隨著汽車業的不斷發展,汽車人才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同時也是一個汽車企業不斷發展一部分。近期,汽車高官的頻繁跳槽也剛好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競爭的結果。
最近,有報道稱,大眾中國生產優化技術部總監郭謙近日已到奇瑞汽車出任副總經理一職。盡管截至目前大眾和奇瑞方面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這一消息,但奇瑞汽車銷售副總、總經辦主任金弋波和大眾中國公關負責人已向我們確認了這一消息。
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郭謙已在奇瑞上班,但尚處于考核階段,未來具體負責什么項目還沒有最終確定,這也是奇瑞方面不愿對外宣布的原因。
大眾中國公關部負責人表示,郭謙是兩周前從大眾中國離職的,離職前任大眾中國生產優化技術部總監,主要負責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有關生產方面的一些事務。
2004年11月,郭謙從北汽控股副總經理、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的位置突然離開,不久后被披露去了大眾中國。這一變動在業內引起了震動,因為當時北京現代還處于良好的上升期。
2002年,郭謙受其清華大學學長——北汽集團董事長安慶衡之邀,離開一汽副總的位置去了北京現代,居于董事長徐和誼和總裁盧萬裁之后,成為北京現代第三號實權人物,也是名副其實的中方大管家。郭謙在北現任職時間不長,但其業績卻有目共睹。
作為中方高管二號人物的郭謙在業績斐然之時選擇離開,業內認為是與韓方高管存在矛盾的結果。但筆者認為郭謙似乎具有先見之明,因為2003年筆者在專訪郭謙時,曾問北現的“現代”發展速度能保持多久,對于這種事關未來前景的問題,郭謙當時的表情顯得不是十分慎重:“多久?也許三五年吧!碑敃r,雖然北現的業績如日中天,但業界對其發展后勁普遍持懷疑態度,F在看來,郭謙當時的離開似乎是明智的。
此次郭謙突然離開大眾投奔奇瑞,有人認為郭謙“不地道”,因為大眾剛培養了其一年多,還沒做出貢獻就跑了。但也有人認為是郭謙在大眾中國沒有得到重用的結果,據稱郭謙是奔大眾中國副總的目標去的,但這一位置卻與他擦肩而過。事實上,郭謙到大眾中國后極少公開露面,這與其在北現的風光相比顯然有不小的落差。不過,大眾中國公關部的表態是,“郭謙已和大眾中國達成了一致,我們是友好分手!
當然,不管郭謙的頻繁跳槽是出于什么原因,在汽車業人才流動日趨頻繁的今天,已并不是什么爆炸性新聞,只是郭謙本身的背景有些特殊而已。事實上,就在最近,國內外汽車業就發生了多起高管跳槽,像業內熟悉的墨菲從上汽轉投克萊斯勒、豐田三位北美高管分別被福特和克萊斯勒挖走等。
有趣的是,就在發改委官員頻頻發出“緊箍咒”要抑制汽車業面臨的產能過剩之時,中國汽車企業并沒有像國外廠商那樣實施裁員,相反,汽車企業不但在繼續招兵買馬,而且還互挖“墻角”。
汽車業的人才大體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大學汽車及相關專業畢業生。近年來,由于汽車業火爆,汽車企業紛紛擴產招人,汽車專業的畢業生需求看漲。如日前神龍公司開展了 “神龍汽車公司走進湖南大學校園文化月”活動,首要內容就是在湖南大學進行大學生招聘會。而早在2003年,長豐汽車就投資3000萬元,與湖南大學協作,計劃5年內引進100名大學畢業生。神龍和長豐的舉動是近年來汽車企業在大學校園爭奪人才的兩個較典型例子。這是汽車業發展帶來的結果。與此相對應的是,10年前,筆者從湖南大學汽車專業畢業時,因為當時中國制造業包括汽車業在內整體不景氣,汽車企業的大門大多緊閉,有三位同學進入南汽還是靠托關系,近50名同學大多轉行做別的了。按專家的預測,中國汽車業至少還有10年的好光景,所以,汽車人才的需求緊張狀態還會持續下去。
第二個層次就已培養成熟的研發人才。這類人才相對更加吃香。比如,筆者當年到南汽工作的兩位同學,在工作了幾年后,因為上海通用泛亞技術中心的成立,雙雙被挖走,F在,這兩位已當上泛亞部門“Leader”的同學私下向筆者“訴苦”,說現在一些自主汽車企業頻頻向他們示好,身邊已走了不少人,弄得他們人心惶惶。據說當年奇瑞成立自己的研發中心時,曾成批地將東風的研發人員挖走,東風為此大傷元氣。同樣,北汽福田也是挖人才的能手,許多汽車企業的人才都被其挖走。更值得一提的,一些海外研發人才也被挖回國內,這些人更是國內汽車企業特別是自主品牌企業眼里的香餑餑,不斷被企業挖來挖去,如趙福全先是加盟華晨,后被吉利挖走。
第三個層次就是高級管理和營銷人才。這類人才比較稀缺。郭謙就是典型例子,這類人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樣的例子就不多舉了。
值得關注的是,過去是外企或合資企業以挖走國企或民營企業的人才為能事,但現在風向正在發生轉變,如郭謙從國企到合資再到外企,現在又到自主企業。以常規的眼光來看,似乎是在走下坡路,而事實上,這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競爭的結果,更是人才機制和社會觀念進步之使然,因為人才只有到能充分施展的環境中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