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牌拍賣將“淡出”透露何種信號?
19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的信息,讓上海市民許先生雙眼一亮。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長五一在會上說,上海現行的車牌拍賣制度是一項“過渡性政策”,今后將隨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完善逐漸淡出。
就在當天下午,打算買車的許先生剛剛辦妥手續,準備參加10天后的3月份車牌拍賣。“這個消息一出,我肯定會調低預期的投標價。”許先生說。[相關新聞:上海官員稱私車牌照拍賣是“過渡性政策”]
上海車牌拍賣“淡出”,用何接軌?如何轉身?城市“治堵”思路之變,不僅是上海面臨的一個課題,而且對于國內其他城市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全國特例”在質疑聲中堅持
上海是國內唯一實行私車牌照限額拍賣的城市。這一借鑒新加坡模式的做法,在質疑聲中已經堅持了14年。
1994年,上海以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方式,對私車牌照進行市場化分配。此后歷經數次調整,2003年,上海將國產車、進口車全部納入車牌拍賣,這一制度實施至今,政府每月發放一定數量的車牌額度,車主根據自己的預期報價競拍。
盡管上海有關方面對實施車牌拍賣表達了“通過限制擁有私車而緩解交通擁堵”的良好意圖,但不同的聲音從一開始就伴隨而來。
對此,上海有關方面強調,車牌拍賣是上海從總量上控制車輛數量的一種階段性、過渡性做法,在目前交通現狀下,是有效的管理方式。
但擔憂和質疑仍未消散。綜觀對車牌拍賣所持的不同意見,主要有三:一是車牌的價格越拍越高,去年更攀上四五萬元高位;二是車牌拍賣與國家現行法規、產業政策相悖,限制了民眾擁有機動車的權利;三是未能控制私車總量增加,交通負荷仍有增無減,本質上解決不了擁堵問題。
進退兩難,呼喚思路之變
19日,上海車牌拍賣主辦方公布3月份額度為9300個,隨即有預測稱,此次平均中標價估計在2萬元至3萬元,與今年1月份23370元的均價相當。
23370元,是上海車牌拍賣歷程中一個引人注目的數字。1月12日,2008年上海首次車牌拍賣均價比上月驟跌60%。大跌歸因于此前投標辦法的調整,提高了投標信息透明度并允許修改報價,劍指經銷商哄抬價格、囤積居奇。長期盤踞5萬元之上的“最貴的鐵皮”,暫時少了一些“虛高”的質疑聲。
然而,在人們為拍價大跌叫好的同時,此前已拍得車牌的車主卻怨聲連連,由于當時拍價比現在貴了許多,他們認為自己成了政策調整的犧牲者。
車主“愛恨交加”,政府管理部門的調控也是“漲跌兩難”:如聽任車牌越來越貴,那么購車成本會越來越大,促使一些車主轉而前往周邊省市上牌,機動車和道路交通主管部門的管理難度由此增加,而為緩解擁堵控制總量,政府不得不削減外地車輛的路權,車牌拍賣將遭其他城市更多的質疑;如讓車牌便宜些,那么“游戲規則”不連續,可能對拍牌較早、牌價較高人群有失公允,且價格驟跌會給“黃牛”以新的空子,異化車牌拍賣的效果,何況門檻過低更使得限制私車的意圖大打折扣。
風險不僅在于價格的漲跌,更在于政府部門的威信。一些市民議論說,車牌是一種公共資源,是方便政府管理的憑證,怎能轉變成增加公民負擔甚至用于牟利的商品、投資品呢?
“既然車牌拍賣引來了兩難和這么多疑問,那為什么不能換個思路去求變呢?”家住上海黃浦區的市民許順利說。
道路資源管理,應少些“自助餐”
城市是一個道路資源有限的空間。如果把道路資源比作總量有限的“食品”,那么,要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其方式就不可能像“免費午餐”那樣沒有限制。
問題是,應當用什么方式去“限制”?
同濟大學一位交通專家比喻說,有兩種方式:一是“自助餐”,只要付了和別人一樣的價錢,就能敞開肚子吃,盤里剩下多少不必管;二是“點菜式”,估摸著胃口和口袋去點菜,浪費就少些。他認為,對有限的城市道路資源,如果設定了“自助餐”方式,人們就容易抱著“該付的錢都付了,不吃白不吃”的心態,結果就會很浪費。同樣,花錢拍得車牌的人,在不必要用車時,也可能受“不開白不開”念頭驅使去占用道路資源。
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王鳳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各地落實“公交優先”就要減少出行者對小轎車的過度依賴,轉變那種“買棵大白菜,也要開小車”的出行習慣。
“對城市道路資源,應當實行‘需求管理’,也就是多一些‘點菜式’,少些‘自助餐’。”上海匯盈咨詢公司分析人士高深認為,世界上像上海這樣地域不大但汽車保有量較大的城市也不少,如倫敦、紐約等,這些城市是用“道路擁擠收費”的方法來限制車輛使用的,“這種方法就是一種‘點菜式’,你的車在擁堵地區進出了幾回,占了多少時間,就該付多少費。這樣就不能‘不開白不開’了。”
一些人士認為,上海車牌拍賣傳來“淡出”聲,表明了城市的治堵思路,正從囿于“該不該限制私車擁有”之爭,拓展到新層面尋求新突破。
上海在2007年7月發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提到,將“通過實施全面的交通需求管理,綜合利用價格、信息技術等各種手段,控制個體機動出行的快速增長和彈性出行需求,并引導需求的合理分布,以適應車輛的管理政策從‘限制擁有’向‘限制使用’的轉變”。
這一基于“需求管理”的轉變,也許包含著從“車牌拍賣”到“道路擁擠收費”的轉身。而擺在管理者面前一個同樣重要的任務,顯然應當包括切實降低公交出行成本,增強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關新聞:
上海:車牌拍價驟跌 “存廢之爭”再起
上海車牌拍價驟跌 政策風險誰來負責?
上海車牌拍賣收入用于“公交優先”項目
上海車牌黃牛正在走向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