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事實是,MPV目前銷量不大,低端市場利潤薄弱,難以形成規模經營,但對于成本低廉,又有一定規模的國內客車企業來說,低端MPV有可能成為新的增長點。江淮瑞風、柳汽風行低于20萬的價格得到了部分消費者的擁戴,而昌河、長安等6 8萬元的小型MPV車,一經推出便一路暢銷。
MPV為客車轉型提供了方向,并帶來了生產方式的轉變。過去汽車生產線都是專業生產線,轎車就是轎車生產線,客車就是客車生產線,卡車就是卡車生產線,資源浪費較大。MPV打破了傳統的生產方式,使先進的生產線在共容中產生效益最大化。新建的江淮瑞風先進生產線,就包容了轎車、客車、客貨車的產能,能生產7座以上的全承載、多功能的客車和高檔客貨車。這為產能巨大的國產輕型客車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不足:“質”“量”并進
業內把MPV汽車分成三個臺階:第一臺階為別克GL8、奧德賽,屬于國際最先進的車型;第二臺階為普利馬、瑞風、風行、富利卡等車型,屬于國外20世紀90年代的技術;第三臺階當屬由皮卡、微客演變而來的小MPV。由于在價格和性能上差異很大,導致市場的誤區。
多年來MPV在中國用戶不多,關鍵是產品要么太高,要么太低,市場難以接受。中低端MPV市場,沒有“質”的保證,就沒有“量”的跟進;沒有“量”的跟進,就難成“氣候”。
MPV高端市場目前還是轎車型底盤的天下,廣州本田奧德賽與上海通用GL8都采用轎車型底盤。據悉到今年年初,上海通用別克GL8的銷售量為15339輛,市場占有率為35.8%,仍占據國內MPV高端市場頭把交椅;廣州本田奧德賽緊隨其后,銷售量為11473臺,市場占有率為26.7%。這兩個品牌占據了中國MPV市場62.5%的份額。而在剩下有限的空間里堆積了一大批從客車變臉而來的MPV企業,這些企業要做的就是不斷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做大這個市場。
業內權威人士分析,在發達國家,平均每三戶人家就擁有一輛MPV,而在中國大多數家庭只能買一部車的情況下,汽車的多功能用途非常重要,MPV能夠滿足這個需求,因此,其市場潛力巨大。上海大眾已經宣布要生產MPV版的POLO,并準備年內將涂銳引入中國。從輕客變臉為MPV的生產企業有自身的優勢,也有軟肋。提升質量,謀求數量,是中低端MPV生產企業特別要強調的,而MPV市場也注定會因為這些“攪局者”熱鬧起來。
[上一頁]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