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深諳此道,所以有的家電企業進入汽車業時,并沒有選擇競爭日趨激烈整車業務,而是選擇了汽車的上下游產業。新科集團要做車載DVD,老牌洗衣機企業白菊則生產汽車塑料件。據介紹,北京現代汽車的所有塑料件都是由白菊生產的,與馬自達、福田等汽車廠商的談判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將來新科和白菊都將是汽車零配件的主要供應商。
趙巖認為,家電企業和汽車產業從制造本身來講,有著相通點,因為它們同屬于制造業。家電企業在塑料、制冷設備和銷售渠道方面有著自己的優勢。汽車貿易的利潤并不是單純的來源于整車銷售,汽車行業市場巨大。
競爭激烈外圍資本任重道遠
“汽車市場蠻嚴峻的,競爭激烈,我們就是吃大企業剩下的市場份額”。面對記者的采訪,春蘭汽車人士講出了這樣的話語。
春蘭是第一個邁進汽車業的家電企業,幾年前就開始涉足摩托車和重型卡車制造,雖然在重型車已經躋身卡車行業第七名,但是市場份額卻只有可憐的2%,不及行業老大——一汽的1/19�?磥�,進入了汽車行業并不代表著就能贏得市場,開拓市場是一件并不輕松的任務。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汽車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家電業,汽車業投資大、風險大,是一個“燒錢”的行當,有成功者必然就有失敗者。而且,目前汽車市場的競爭在日益加劇。
2003年幾乎所有主要轎車廠家都大幅度提高了排產計劃。大眾汽車集團在未來5年之內,對華合資企業的投資額將達到60億歐元,把在華的產量從目前的80萬輛提高到160萬輛;福特追加投資10億美元用于擴大在中國的生產和新建一個轎車廠;通用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瓦格納宣布大幅提高中國合資廠產能,到2006年初,通用在中國的產能將超過年產63萬輛。
汽車制造商普遍認為,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但產能的過剩將直接導致競爭的激烈程度。多數家電企業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都經過了謹而慎之的多方考察。想與三大集團和有著國際背景的合資企業爭奪市場,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F在是汽車市場沒有飽和,大家都有飯吃�?墒菐啄曛竽兀繐A爾街日報報道,畢馬威管理咨詢公司(KPMG)預計,2003年中國轎車產能為270萬輛,銷售量僅達180萬輛。按照計劃的生產規模,到2005年,中國轎車年產能可達490萬輛,而市場上估計只能賣出260萬輛,產能將超過銷售額的一倍。
[上一頁] [1][2][3][4][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