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羊城晚報》報道:今天,
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掛牌奠基儀式,在廣州經濟開發區出口加工區隆重舉行。這標志著中國第一家由外資控股,產品全部面向國外市場的汽車企業正式開始運作。不久的將來,人們就會看到印有“MADEINCHINA”字樣的本田汽車在世界各地
奔馳。
外資首次控股超50%
按照之前簽訂的合作意向書,
廣汽集團、東風集團和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將在廣州市出口加工區出資建設一個100%出口的本田經濟型轎車生產基地。預計將于2004年建成投產,起步規模為年產5萬輛,車型為本田最先進的FIT(
飛度)經濟型轎車,主要面向歐洲和亞洲市場。與以往國內汽車企業不同的是,本田公司將控股65%———首次突破了汽車產業在華不能超過50%的國家汽車產業政策底線。
對于合作三方來說,在現在
廣州本田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條新生產線應是一個最方便、經濟的辦法,那么合作三方為何要易地重建新廠呢?
對此,日本本田認為,由于新項目生產的車型要銷往國外,同時也需要在國外進口大量的零部件,因此,在出口加工區另建新廠就可在關稅方面減免。而且新建的公司在其他方面也會有優惠政策。另外,目前廣州本田已有
雅閣和
奧德賽兩款車型,若是再增加新車型混和生產可能會降低生產效率。
新廠與廣本會否沖突?
本田有關人士透露,
廣州本田與本田出口廠的側重點不同,廣州本田主要是面向國內市場,生產適合中國國情的車型,新廠產品則是100%外銷。
而且新廠項目將對廣州本田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首先在零部件的采購上,新項目的上馬必然會在國內盡量尋找零部件生產
廠商,而其中有很多相近部件會與廣州本田共用同一零部件供應體系,這對于廣州本田降低零部件采購成本是有好處的。另外,新工廠的運作模式、管理方式將會對廣州本田有參照作用。
真能做到100%出口?
在中國的整車領域建立獨資或者控股的汽車基地,是幾乎所有外國車商的最大愿望。立項之初,國內許多專家曾提出疑問,廣州出口轎車基地的產品真的能保持100%出口嗎?本田是否想先建立出口基地,再伺機在中國經濟型轎車領域分得一杯羹呢?據了解,雖然本田汽車公司在全球32個國家設立了109個生產基地,但是,100%出口的基地,若沒有本地市場的支撐,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也是很難做到的。
但日本本田表示,在中國生產轎車,本田已經擁有了采購和成本優勢。單從成本角度講,在中國建立轎車出口生產基地,比在日本本土建立轎車生產基地節約20%的成本。
業內人士分析,本田公司正在啟動一個新的三年全球戰略計劃,以提高其在亞洲和北美地區的產量。去年已在美國新增加一條生產線,將產量提高一倍;在印度尼西亞,本田將新建一個
變速器廠,而在臺灣地區,則可能會生產CR-V多功能車。
顯然,與東風和
廣汽合作建立新的出口基地是本田全球戰略的一環。可以看出本田戰略是:通過在勞動力、生產資料具有優勢的地區,建立其汽車出口基地,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包括配件等產品在內的量產效果,從而強化其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成本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