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劉衛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誠信也是生產力。對這一說法,筆者深以為然,并為之擊掌叫好。至于該公司是否真的是說到做到了,也只有神龍的使用客戶最有發言權,我是不敢在此信口開河,妄加談論了。
人無信不立,企無信不振,國無信不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誠信的確是企業發展的生產力。然而,現在卻有許多汽車企業在質量、服務承諾等方面“口惠而實不至”,也就是人們常講的那樣:說一套做一套。
譬如,某汽車廠家承諾質量出了問題可以包換,可是當客戶購車使用了一段時間后,質量問題逐漸顯現出來。當客戶興沖沖地找到銷售商投訴時,對方要么推脫責任,要么將客戶推向廠家,即使是求爺爺告奶奶,也是難以說動和打動銷售商,儼如堅硬無比的鐵板一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被逼得走投無路的客戶只有出此下策:有的雇來一頭水牛拖著小轎車招搖過市,對不守信用的廠家進行廣而告之的宣傳;有的則把生產廠家告上法庭,與之對簿公堂。在事實面前,任何辯白都是徒勞且是蒼白無力的。雖然事情以客戶的完勝收場,但是廠家不講誠信的惡名卻讓客戶牢記于心,恨之于心,甚至恨不得要與自己的坐騎品牌徹底決裂。
在現實生活中,也確有一些汽車生產廠家為了把自己的產品賣出去,不惜做籠子、設套子,誘騙客戶上鉤掏錢買車。如果車子一旦出現什么問題,也要讓你欲開不成,欲退不能,絕對是讓你掏得出鈔票,收不回鈔票,最后不得不任其擺布。這種只顧自己發財暴富,不管他人生死存亡的缺乏商業道德的行為,正像馬克思所刻畫的那樣:“只要我今天活得痛快,那管他明天洪水漫天!”
其實,信譽是一個廠家的無價資本,立難破易,一旦失去,就如破鏡難圓,覆水難收。如果失信于人,那必會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無數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一道理。
市場經濟是以交易為基礎的經濟。交易是通過契約關系實現的。所以市場經濟也就是契約經濟。信用是契約關系的靈魂。在一切經濟活動中,所有的人和單位都必須有諾必守,守諾必踐,也就是說要講信用、守信用。這既是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是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社會整體要求。正如鄧小平同志說的:“一切經濟活動和行政司法工作,都必須實行信譽高于一切,嚴格禁止坑害勒索群眾。”可以說,“信譽高于一切”是市場經濟發展中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作為汽車生產企業則更需要有諾必踐,踐之必誠。
信用也是生命。秦末楚將季布,雖叫劉邦吃足了苦頭,后來楚王項羽后敗自殺,劉邦千金懸賞捉拿季布。但奇怪的是,雖有千金之利誘,雖有嚴酷法律之威逼,人們仍然把季布保護起來,甚至還有大膽者到劉邦那里為季布求情。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條,就是因為季布很講信用,以守信而聞名天下,當時的俗語說:“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講信用能免一死,而對于現代的人或其他一切經濟單位,尤其是對企業來說,最要緊的也是講信用。如果你能在社會和群眾中建立信譽,有很強的信用知名度,那么,人們就會贊美你,甚至會為你免費作口頭廣告,說你是如何如何的好。反之,人們就會說為你做相反的廣告,說你是如何如何的壞。
要想在社會和客戶中建立信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須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兌現每一個承諾,誠心誠意做生意,別人可以挑這挑那,但在你的信用上,卻無挑剔之處,這樣,才能慢慢培養出信用來,F在,一些生產廠家在剛剛開張時期或不長的時間里,確實也是以誠待人,以信悅人,取信于別人?墒菚r間一長,就慢慢變得唯利是圖,開始坑蒙拐騙?梢,信譽這東西不是靠開始做幾樣表面文章就能一勞永逸的,必須善始善終,精心培育。有始無終,虎頭蛇尾肯定培育不出牢固的信譽來。
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協作經濟。競爭和協作都離不開講信譽。失去信譽,就沒有協作關系,別人也不會跟你發生經濟往來,當然更無競爭力可言。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你豈能立之不?
現在是汽車銷售疲軟時期,也正是考驗廠家的時候,誰都想率先“突出重圍”,搶占市場的制高點。所以筆者向所有的汽車生產廠家送上一句話:無論市場多么疲軟,你的誠信卻一定不能疲軟。須知,廠家誠信知多少,客戶最有發言權。
PCauto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僅在提供更多資訊供讀者參考,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
下一篇: | |
2005年1月1日,曾經是個讓中國汽車聞之喪膽的日子,因為從這一天起,進口汽車許可證將在中國永遠被廢止,中國汽車工業將因失去這個保護網而面臨滅頂之災 ...點擊進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