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如需轉載或者投稿,請致信:Jenny@pcauto.com.cn
涉及錢的問題都不太好辦。可有關方面就是對此過不去!
據最新報道,正在編制的南京交通規劃白皮書,已經開始考慮擁擠收費問題。交通規劃研究所專家表示,除公交車、出租車、急救搶險專用車以及殘疾人車等車輛外,未來不排除隨著中心區交通條件的惡化,對其他機動車輛進入中心城區逐步采用收取"交通擁擠費"的可能。另悉,上海也表示有可能在徐家匯試行城市道路擁擠收費,收費標準初定為每車次7元。北京、廣州……也正有此意。
別老拿"國際慣例"說事!
這又是所謂的國際慣例?!其實,"交通擁擠費"倒真是個實際存在的舶來品。不過,在世界上這么多的國際化大都市中,也不過只有倫敦、新加坡等幾個城市真正征收了"交通擁擠費"。可是,這個概念一旦到了國內,就成為了所謂的國際慣例,立即得到許多城市的青睞,甚至有多個城市的交管部門"興致勃勃"地開始為征收"交通擁擠費"大造輿論。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如要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的,恐怕連鄉鎮也要宣布開征"交通擁擠費"了。--這些城市誰有倫敦的水平高?自己沒做好就忙著收錢?別老拿國際慣例說事!
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只是治標不治本
那么,征收了交通擁擠費就能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按理需要巨額投入、合理規劃、長時間努力才能逐步改善的交通擁堵問題,就這么輕松地就解決了?恐怕連收費的制定者自己也不信吧?那么,造成擁堵的根源在哪里?一般來講有如下幾條:
擁堵的根源乃是公交系統不發達,效率很低,不但慢而且運作不合理。不在于缺路,而在道路功能的戰略規劃失當。交通規劃是不是科學與合理?沒有統籌安排,城市交通戰略的缺失、中心城區土地的野蠻開發,輕視科學依據、用行政手段搞道路建設,使得城市永遠走不出"車路擠兌的怪圈"。道路交通的管理與執法到位了沒有?另外,行人和騎車者與汽車之間為了各自方便,不顧公德的爭搶也給擁堵"添亂"。這是素質問題,也就更難解決。
那么,不擁堵的城市有嗎?不說國外的,在國內就有個做得很好的例子,那就是大連。建議這些想要收取"交通擁擠費"的職能部門或者專家們抽出一點點繁忙工作的間隙,不用出國,就到大連去取取經、游一游,看看人家為何不堵車,行人為何不搶道。簡單的收費思維只是暴露出了某些部門解決公共事務能力的不足,以及隱藏在其后的不可告人的創收沖動。
再問一次,收費是萬能的嗎?!
版權聲明:系太平洋汽車網評論團成員黃海獨家稿件。版權為太平洋汽車網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文章系作者本人觀點,與太平洋汽車網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