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A0級車型,由于本身尺寸設計上就偏小,再配以最大接近80千瓦的發動機,在提速上自然有著一定的優勢.下面我們首先來談談FIT的操控感覺,目前本田VTEC技術可以說在全球都有著一定的知名度,通過電腦的控制氣門開啟與關閉的時間及大小,能有效的發揮出發動機的動力。由于才有CVT技術的變速箱,所以FIT在整個加速過程不存在換擋的沖擊感,同時發動機的轉速表也不會回落,動力的輸出一直處在線性的狀態。由于發動機動力相對強勁,加之車輛本身只有1100Kg的自重,一腳油門下去,FIT給了我們不錯的加速感,而且這種感覺一直持續很久,如果車內只乘坐兩人,輕盈的車身很容易破百。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雖然FIT給我們帶來良好的動力,但隨著車速不斷的提高,車輛在穩定性上出現一定的偏差,具體的說,當FIT超過90公里/小時,底盤表現的不夠扎實,同時方向盤也缺少一些路感,雖然我們相信速度還能進一步的提升,甚至去到150~180公里/小時,但車內外傳遞過來的風噪、路噪、車輛的震動讓駕駛者不自然的要收緊油門。FIT的“D”擋模式已經給了我們不錯的油門響應,但是將其掛入“S”模式之后,車身油門反應將更加迅速,有著提速的凌厲感。
在這里我們還要提一提FIT的轉向,據我們所知,FIT系列是國內首先在經濟型車輛上使用EPS技術的車型,但我們從實際的駕駛過程中了解其技術含量并不高,不論低速還是高速方向盤的力燃負趺揮星穡荒芎芎玫姆蠢÷訪嫻淖純觶痹詿蟮耐湮皇苯獸IT的方向盤打到底,如果沒有人工干預FIT的方向盤不能準確及時的回位,這在同級別車型中算是“獨樹一幟”,只不過這種現象并不被多數人認同。前后麥弗遜獨立懸掛/H形扭力梁式懸掛設計,讓FIT在處理城市坑洼路面時變得有些生硬,大動作的轉向車輛產生一定幅度的側傾。對于這個級別的車型來說,前碟后鼓的設計并沒有不足,相反我們在城市中駕駛感覺FIT的制動系統較為靈敏,同時制動力充足,量身訂做不一定非要四輪碟剎設計,上海大眾的新POLO不是也將原來的四輪碟剎改為前碟后鼓了嗎?當然這里面也有控制成本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