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舒適對話運動 全新速騰對比英朗GT
[太平洋汽車網 評測頻道]新速騰上市在即,全新的外形設計與更寬敞車身讓這款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而別克英朗GT 1.6T一直是一款看似商味濃重,但卻“身懷絕技”的緊湊級車。試想一下,如果這兩款車狹路相逢的話,一場勢均力敵的激戰在所難免。
一、外觀:各自傳承了家族基因
對于即將上市的新速騰,我們找來了別克英朗GT 1.6T。對于兩車外形的概括個人認為:英朗就是小號新君威,外觀厚實,美式氣息濃郁。而新速騰則走的是家用商務車路線,遠遠看上去儼然就是輛小號帕薩特。
此次我們拿到的兩款對比車型分別是全新速騰1.4T雙離合旗艦型和英朗GT 1.6T新銳運動型。
車身尺寸 | ||||
全新速騰 | 英朗GT | |||
長(mm) | 4644 | 4671 | ||
寬(mm) | 1778 | 1815 | ||
高(mm) | 1482 | 1478 | ||
軸距(mm) | 2651 | 2685 | ||
|
新速騰采用了“大眾”家族化的外觀設計,相比于老速騰來說更加沉穩。而英朗延續了強烈的運動氣息,整體設計飽滿厚實。
兩車側身均有顯示肌肉力量感的車身線條,新速騰注重線條的平順,英朗的車身線條則相對豐富一些。
而輪圈方面,新速騰的設計源于自家高端車型奧迪A8,輪胎型號為錦湖205/55 R16,而英朗采用傳統的五福運動款式,但其采用的是固特異的225/50 R17寬胎,它對于對車輛穩定性和抓地力均有貢獻。
車尾部分,兩車的風格和設計功底就大相徑庭了。新速騰的后保險杠底部黑色部分較高,從而看起來“又高又翹”,而尾燈造型毫無保留的繼承了新帕薩特的設計。
別克英朗的設計則來源于新君越,并且配備原廠尾翼,美式運動感十足,不過筆者對其尾燈上的兩道“劍眉”實在是不敢茍同,改裝感太過強烈。當然,每個人的審美標準完全不同,所以自己喜歡就好。
二、中控臺設計:簡潔與動感之間的較量
新速騰:追求簡潔
出于對新車型的好奇,筆者首先進入了新速騰的車內。對于內飾設計筆者習慣性與腦海中的高爾夫6進行了一番對比,新速騰采用了雙色內飾,相比于高6所崇尚的運動氛圍來說,新速騰主打的是“溫馨牌”。
新速騰的方向盤沒有多的亮點,因為像高爾夫、途安、寶來、朗逸等車型,均采用了這樣的三幅式方向盤。而實際體驗中,方向盤的手感不錯,而且對于習慣于駕駛大眾車型的車友來說,新速騰的中控臺按鍵布局并不陌生,各種按鍵的調節方式與其他大眾車型差別不大,上手會相對容易一些。
英朗GT:追求動感
進入別克英朗車內,一切都也是那么的熟悉,因為這種多按鍵強調科技感的內飾風格,可以說是通用近幾年的“家族基因”,從雪佛蘭到凱迪拉克都是如此。另外,這款英朗GT的配色屬于純正的運動設計,黑色基底搭配紅色皮革,鈦銀裝飾取代了“豪華”桃木。
說實話,我更喜歡英朗的方向盤,因為它握起來的手感更出色,皮質更細膩。再加上紅線縫制,讓英朗的方向盤具有比較濃郁的運動氣息。當然,坐進英朗GT的駕駛席后,紅色中控臺會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點些都是新速騰無法比擬的。
三、內飾細節:新速騰做的更用心
新速騰:扶手箱更舒適 配備電調節座椅
新速騰前排扶手箱皮質手感不錯,而且前排乘坐人員不是特別魁梧的話,扶手箱供前排人員兩位人員歇息的。不過新速騰的扶手箱不能調節高度,而且不能拉伸調節長度(高爾夫和新寶來是可以的),這點比較令人遺憾。
新速騰的天窗設計并沒有“搞特殊”,中規中矩的天窗面積仍然是以滿足日常使用為主,和同級別其他車型沒有太大差別。
新速騰1.4T旗艦型配備了駕駛座座椅電動8向調節+腰部支撐,副駕駛為手動調節,這樣的配置會經常在同級別的緊湊級車中見到。
有人認為后排中部頭枕會影響視線,我倒不這么認為。因為高速行駛的情況下,如果車輛遇到突發情況,后排中部頭枕可以對中間的乘坐提供穩定的頭部支撐,避免強烈撞擊所帶來的傷害。此外,后排頭枕對也會或多或少的降低來自車輛后面的撞擊。
英朗GT:體現出了美系車的粗枝大葉
英朗的扶手箱面積比新速騰小了很多,說苛刻一點也就只能夠胳膊肘倚靠的地兒,所以短途駕駛海鮮不出來,長時間駕駛的話,駕駛員右臂無法得到很好的休息。
不過在配置上,售價高達18萬的英朗GT竟然沒有配備電動座椅?!作為一向來喜歡自動化的美系車來說,這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了。或許美系車的設計理念,認為這種最原始的機械結構更可靠嗎?
盡管沒有采用地板式踏板,但一直推崇運動性的英朗采用了質感極強的金屬踏板,對于喜歡速度與激情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配置還是很有看點的。
四、做工及用料:英朗做的更細致
新速騰:用料與做工有待提高
仿木內飾條的應用強調了商務氣息,門板與內飾材料看起來像很皮革材質,讓人有一種觸摸的欲望。不過上了手筆者才發現,大部分材料不過是仿皮革紋路的塑料板和搪塑板而已。
新速騰的后行李箱蓋并沒有配備隔音棉,從表面看上去只有黑色塑料飾板。對于一款標桿級的緊湊級車來說,新速騰的這種細節設計與用料,的確有些過于簡單了。
英朗GT:用料與做工比較厚道
英朗GT的內飾用料相當扎實,比如中控臺紅色區域全部為軟性材質,手感和質感都相當不錯。此外,門板處的紅色皮革材料也讓這款車的品味提升不少。所以,英朗的GT的內飾用料與做工比新速騰要更好一些。
英朗GT的后備箱蓋配備了大面積的隔音棉,這點確實要比新速騰更厚道。所以,這種細節的做工與用料,也勢必會成為今后能否被接受的關鍵因素之一,英朗都做的都很到位。
五、乘坐空間:新速騰坐著更寬敞
新速騰:空間提升不少
在新速騰車身尺寸全面提升的情況下,這款車的內部空間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整體顯得更加寬敞了。比如1米82的車友坐進前排駕駛席時,頭部并沒有任何壓抑感,駕駛視線很好。
而新速騰的后排空間提升更加明顯,身材偏高的車友坐進后排腿部仍然有兩拳多的活動范圍,對于日常使用來說,這樣的空間表現基本上是夠用了。
英朗GT:為了運動而犧牲了空間
英朗是一款注重動感的緊湊級轎車,所以受制于車身線條的限制,這款車的頭部空間一般,中等身材的話還好,趕上身材魁梧的駕駛者,頭部空間就顯得有些不足了。
英朗GT并不太重視后排乘坐,所以這里的空間并不寬裕,只能說是坐進去不擁擠,根本談不上寬敞。所以綜合看說,英朗的乘坐空間表現遠不及新速騰。
六、儲物空間:新速騰的儲物空間更豐富
新速騰:儲物格更合理
速騰前排該有的儲物空間都有了,而且整體算是差強人意,并沒有太多的亮點,但又可以滿足我們的正常使用。此外,扶手箱蓋是有阻尼的,盡管使用上差別不大,不過給人感覺非常精細。
新速騰的前排門板處竟然可以裝進三瓶飲料,我想對于日常使用來說,放把雨傘、小背包都不是問題,新速騰在這方面還是相當給力的。而后排也是如此,擁有兩瓶飲料的儲物空間。
得益于軸距與車身尺寸的增加,新速騰的后備廂空間很“深”,而且內部很規整,如果手臂不是很長而又想拿到最里面的東西,真的需要爬進去。
英朗GT:儲物空間基本夠用
相比于新速騰來說,英朗GT的前排儲物空間更為豐富,比如中控臺中央的小儲物格就很實用,放點小票和零錢都比較方便。不過擋把的位置與儲物格較近,比如取手機的話都會比較礙事。
英朗的中央扶手箱面積較小,所以這里有了足夠的空間來并排設計三個杯架,這在同級別中確實不多見。所以說英朗在前排座椅中部的空間利用上,考慮的比較縝密。
英朗在前后車門都設計了儲物格,但它的空間要比新速騰小不少,比如英朗前后排只能各放一瓶飲料,如果想放把雨傘或是小書包的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英朗的后備箱空間比新速騰小了不少,尤其是沒有新速騰那么“深”。但英朗的后備箱敞口要比新速騰大,所以能夠裝進體積更大的物品。
動力方面,兩車均搭載了目前較受歡迎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所以動力表現首當其沖的成為了關注與對比的主要方面。從數據來看,速騰的1.4TSI的動力與英朗1.6T相比處于明顯劣勢,尤其是最大功率這項數據,兩臺發動機存在39kW的差距。
不過實際駕駛感受也是如此,英朗GT的1.6T發動機比新速騰訊猛了不少,提速感受差異明顯,看來兩車的動力完全處于不同的等量級。不過提速中新速騰的7速DSG變速箱的動力輸出更平順,換擋之間的銜接更自然,這點是英朗GT配備的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所無法比擬的。
另外,兩車的駕駛感受也截然相反,新速騰則更注重舒適性,它的懸掛調教趨于舒適,開起來要比高爾夫的懸掛軟了不少。也正是這種駕駛感受,迎合了新速騰更注重舒適性的設計理念。
而英朗配備了與新速騰相同的扭力梁懸掛,但是英朗GT的懸掛多了瓦特連桿,也就發生了值得飛躍。傳統的扭力梁懸架嚴格意義上說屬于非獨立懸架,在一側車輪遇到不平整路面時,粗壯的縱臂扭力梁會對另一側車輪產生干涉,影響車身平衡。所以英朗的懸掛很有韌性,讓你有足夠的信息狠踩油門。同時,這也正是英朗之所以作為運動轎車的資本之一。
總結:通過前面的對比不難發現,新速騰更注重舒適性,這些充分體現在全面提升的內部空間與偏舒適的懸掛調教上。而這些都與英朗GT駕駛體驗至上的設計理念截然相反,英朗的性能與操控性要比新速騰更出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