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 不折不扣的壞小子
如果是簡單的試駕,我們認為太對不起自己,所以拿到TT進行必要的外景拍攝之后直接上到了華南快速干線。此處車流不多,是去風景區最快的路線,通過收費站,來到了主干線。正如一名運動健將在起跑前要做一些熱身運到一樣,我們再次檢查左右兩邊的后視鏡是否在合適的位置,座椅的調教是否讓身體感覺舒適,一切準備完畢……

先將車輛掛入“D”檔,一腳油門到底,此時發動機瞬間將轉速拉入7500轉的紅區,身后傳來跑車特有的轟鳴聲,握緊方向盤,身體在承受較大壓力的情況下,TT似離弦之箭沖了出去。當自己緩過神來再瞄一眼車速時,已經上到了180公里/小時,從中間的后視鏡觀看尾部,后面的定風翼已經升起。180時速下車輛依然不飄,只是眼睛的余光感知兩邊景物再不斷的向后躥。MRC電磁懸掛,加上米其林Pilot Sport 245寬度的扁平跑車胎,給了新TT較強的抓地力,讓我們相信速度可以再一步的提高。將檔位切入“S”模式,在5000轉的基礎上再次轟踩油門,相對于“D”模式,轉速表的指針相應要快許多,再一次進入紅區,車速來到了230公里/小時,還必要再快嗎?筆者自己都有一些心虛,對于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似乎要進入賽車手所謂的臨界點,還是將速度放下來吧,畢竟這不是在專業的賽車場。S-tronic變速箱最大優勢在雙離合情況下,能夠很好的保持發動機的轉速,讓動力沒有過多損失機會,直接將馬力再一次做線性的提升。(純屬試車需要,并非有意違章,請勿模仿)
不想計較到底是不是5.7秒內完成了0~100公里/小時的加速,因為就算再不會開車人狂踩油門,都能將TT在7秒內完成百公里加速,能在7秒內完成的車輛足以讓普通駕駛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忘記提到超越的車輛,此時此刻已經完全沒有概念,他們多數保持在100公里/小時,而自己從一開始就去到了180公里/小時,其它的車已經無關緊要,腦子全是如何控制好TT。相對于寶馬、奔馳那樣的后驅跑車,在大腳油門下,就算有類似ESP這樣的保護裝置,我們依然能聽到刺耳的響胎聲,可以TT卻沒有,因為它是Quattro四驅再加ESP,發動機的動力均勻的分配在四個輪子上。開跑車沒有刺耳的響胎聲與純粹的推背感算是一種遺憾嗎?筆者不便明晰,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本身四驅機械模式將給車輛帶來良好的平穩性,包括緊急變線與制動的平穩性,雖然其它廠家在車輛安全上加裝了ESP等電子輔助裝備,但始終感覺還是純機械安全來的更有保障一些。

既然是真正的跑車,我們自然不想談什么舒適性,TT和其它跑車一樣,懸掛較硬,底盤較低,在通過城市的坑洼時務必小心,因為萬一出了磕碰,首先想到不是自己的舒適度,而是可惜這么好的車在自己手里遭受意外。關于電磁懸掛,筆者沒有確切的感受到與一般的懸掛到底在感官上有什么區別,從理論上認為,在高速彎位時更能保持車身的平衡,防治過大的側傾,但對于平常的駕駛不會有太明顯的區別。
關于TT的轉向,一改往日德系車型的厚重,在停車或者慢速下,方向盤變得十分輕松,甚至還有一些虛位,但是隨著速度的提高,方向盤變得異常穩重。超車,對于TT來說可謂易如反掌,強大的瞬時加速度,較短的車身,精確的轉向切線,只要有少許空隙,將手稍稍一擺,再是一腳油門,被超越的車輛也許沒明白是怎么回事,只看到TT后尾快速消失在車流之中。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問題,由于TT較寬的輪胎,讓其在轉彎半徑上沒有優勢,甚至比同門的A4 3.0 還要大,在日常倒車入庫的時候,可能要多走一個來回。
為什么說自己是壞小子,因為在短短的幾天里,筆者用TT“調戲”了太多人,只要在馬路上看到3.0排量的車型,或者是寶馬與奔馳這樣的車型,筆者就會迎頭趕上,與之平行1~2秒,然后再是一腳油門。有不為所動的,認為開TT的人是個瘋子,也有被自己感染的,真的趕上來玩一把,當然一切都是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就在這車流中看到有一輛TT與其它的一到兩款車型在相互追逐著,緊接著你會發現整個車流都被你帶快了。并不想拼個什么,如果到了目的地大家都會各自散去,這也許就是玩車的樂趣……
但TT是否在這個級別中并無競爭對手呢?幾日的試駕中只能孤芳自賞,從價位的考慮,國內還有寶馬Z4 3.0、奔馳 SLK 350、日產 350Z,都是60~80萬之間的速度機器,操控風格各有所長,如果將幾款車型集中起來一拼,那應該去專業的賽道,那里應該是賽車手的膽量與技術的比較。
點擊進入TT試駕視頻



誰說廣州說一個鋼筋水泥的森林?此處離廣州市區開車不過25分鐘。路不寬、天很藍,旁邊有許多的種植草莓供人采摘,餓了可以試一試地道的農家燒雞,相比如今寒冷的北方,溫暖的陽光加新鮮的空氣,這里是享受生活的地方……
路,我喜歡這樣的路,車不多,路不寬,但是很直,旁邊整齊的樹木產生的林蔭小道,可以讓你思想放松,將車的速度收放自如。我們渴望自由之身,但終究離不開這個關系復雜的社會,偶爾給自己一個機會,就在這里偷著簡單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