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奔馳SLK200內飾
 圖為保時捷Boxster內飾
駕駛Boxster就是在接受刺激、放縱野性以及享受快感。說實話,我無法將Boxster開到極至,換句話說,Boxster對我而言沒有極至,相信這是我長久駕駛所產生的自我安全保護在作祟,每到急彎時我總是不自覺地踩一腳剎車。啟動發動機,掛上“D”擋,Boxster便真正地和你融為一體。直道加速,強烈的推背感以及腦后發動機的轟鳴,讓人無法繼續保持冷靜,除非你是高速恐懼者,否則,現在讓你移開踩在油門踏板上的腳,是多么不情愿的事。不過,0—100km/h 6.4s的加速時間,雖然讓人感受到了極大的快感,但得承認與世界頂級跑車還有一定差距。在彎路上,Boxster表現出了非常好的穩定性,低重心以及255的寬胎令Boxster對地面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整個車身的重心轉移很利落,毫無拖沓的感覺。轉向盤顯得比較沉穩,對輪胎的控制很直接,接受路面的信息豐富準確,用句老話“指哪打哪”來形容毫不為過。Boxster的制動效果習巨常好,軟硬適中,給人很高的安全感,不管車速多高,總有信心把車速在最短的時間內降下來。 5擋手/自一體變速器,選用自動模式雖然駕駛樂趣不及手動擋,但其舒適度較高,且擋位轉換比較合理,5個前進擋也使得發動機的動力得到更好的分配,換擋的平順性也大大提高;將換擋桿由“D”擋向左一拉,便轉入手動狀態,此時只要按轉向盤上換擋鍵,即可輕松操作,樂趣與便捷共存。 與Boxster相比,在發動機方面,SLK200采用的直列4缸機械增壓發動機,就顯得有一些貧民化。不過該發動機雖然排量只有1.8L,但是表現很好,機械增壓很直接,沒有遲滯現象,0—100km/h的加速時間為8.3s,雖比Boxster稍差一些,但比奧迪A43.0 quattro還要略勝一籌,可見其對發動機的調教確是下了一番苦功。另外,SLK在其他方面的優秀表現一樣令任何對手不敢小覷。 與Boxster相比,SLK200的駕駛艙毫不遜色。深色內飾顯得莊重了許多,真皮運動座椅與Boxster相比支撐力與包裹性不相上下。三輻運動轉向盤比Boxster要復雜一些,不光有擋位加減控制鍵,還有車載電話控制按鍵等。儀表板比Boxster更為簡潔,兩個等大的圓形車速表及轉速表并排而列,在表盤內部的下端各有一個小的圓形儀表。頗具創意,左端車速表中采用一個石英鐘表盤,右端轉速表中采用一個油量表。同為5擋的手/自一體式變速器,SLK200的擋位手柄設計較為平淡,猛地看上去倒有一些像手動擋的變速桿,左右方向的手動加減擋設計也較為特別。 和其它很多跑車很硬的懸架設定不同,奔馳SLK200的懸架設定非常適中,在強調運動性的同時并沒有犧牲乘坐舒適性。在試車過程中,其底盤給人非常扎實的感覺,貼地性很好,即使關閉了電子穩定系統ESP,在做各種激烈的操作時,也沒有出現絲毫打滑的跡象,當然,這與其裝備的225米其林V級運動輪胎有很大關系。在直道加速時,SLK200也沒有令人失望,雖不如Boxster兇猛,但是推背的感覺還是異常的猛烈,發動機咆嘯的聲音也很舒服,并沒有吃力的現象。 看我七十二變 Boxster采用軟硬雙頂車篷,其中硬頂車篷不可以折疊,不用時需要兩個人共同合作,將里面的鎖扣打開后,整體抬下來,在操作上略嫌繁瑣。除去硬頂后,Boxster立刻變成一部地道的軟頂敞篷跑車,軟頂車篷收放的操作相比之下簡單得多了,只要打開鎖扣,一切動作只需要一個電動按鈕就搞定了。 奔馳SLK車型是“折疊硬頂”跑車的鼻祖,還記得1996年第一輛SLK車型誕生時,世界為之喝彩。但在SLK面世后,多家車廠紛紛仿效,8年后的今天,幾乎全球大部分新推出的“敞篷車”都已改用折疊硬頂的設計,連低價位車型都在普及。今天,SLK200給我們帶來了原汁原味的“折疊硬頂”,駕駛者只要扳動一個小按鈕,22s就可以在一輛真正的硬頂雙門跑車和敞篷跑車之間變幻。 試后手記:Boxster和SLK200是兩款不同性格的跑車,Boxster個性比較張揚,由表及里都表現得十分外向;SLK200個性比較內斂,沉穩莊重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上一頁]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