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均4至5人慘死車輪下 請善待生命
[2004-10-25 15:36:50] 太平洋汽車網
歐陽晨 陳翔
責任編輯:
wusimin
交通事故頻發年均死亡1700多人 本周六將首次開展“交通安全周”行動呼吁善待生命
本周六(23日),廣州市將首次開展“交通安全周”行動,發動全市市民共同關注交通安全,善待生命。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廣州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也日趨嚴峻。根據統計,在全國各大城市當中,廣州市以年均死亡1700多人、日均死亡4~5人排在了全國的首位,并排在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的前面。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居不下的嚴峻形勢引起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在行動周開展之前,記者采訪了廣州交管部門的專家,直面廣州交通安全的嚴峻形勢,透視背后的成因,分析交通數據,解讀死亡原因。
驚人數據
2002年來僅9天無人因車禍喪生
一位從澳大利亞回來的朋友曾對記者說,他在澳大利亞某一大城市訪問時,一位當地人介紹該城市的交通狀況,非常夸張地說到:“我們這里每年在交通事故中喪生的竟然有七八十人,簡直是不可想象!”
也許對于澳大利亞人而言,每年死個七八十人的確是難以想象,但在廣州,如果有一天沒有一個人喪生在車輪之下,就已經是難得之至了。
數據最能說明一切!2000年,廣州全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673人;2001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848人;2002年,發生交通事故13000多宗,死亡1913人;2003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718人。平均下來,廣州市每日喪生車輪之下的竟有5人之多。而從2002年至今,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廣州僅有9天沒有發生死人的交通事故。
其實不必與國外城市相比,一位交管專家告訴記者,在居住人口、機動車擁有量、通車里程均不如北京、上海的情況下,廣州市年均死亡人數卻比北京高出了100多人,比上海高出了300多人。
事故特點:萬宗交通事故半數禍起摩托
二輪摩托車肇事死亡率高
記者從有關統計資料獲悉,2003年,廣州市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1565宗,死亡1718人,受傷13492人,損失折款4751.12萬元,與2002年對比,四項指數分別下降13.69%、10.19%、7.20%和37.80%。
二輪摩托車發生的交通事故仍占較大比重。去年廣州市共發生二輪摩托車交通事故6288宗,造成755人死亡,分別占全市總數的54.37%和43.95%。
違章行為威脅駕駛員生命
據交警部門調查,在2003年廣州市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不按規定讓行、違章操作、違章變更車道、縱向間距不夠和違章轉彎,是駕駛員發生事故的幾大主因。據統計,這幾項違章共導致發生事故5388宗,造成645人死亡,分別占全年機動車事故總數和事故死亡人數的46.59%、37.54%。
廣州市去年共發生行人交通事故1227宗,造成231人死亡,其中白云區死亡107人,番禺區死亡67人,增城市死亡55人。此外,死亡交通事故多發時段為19~22時,共死亡295人。流動人口為事故死亡主要群體
在對去年廣州交通事故死亡人員類型的統計中,記者調查發現,流動人口和不在業人員占較大比例。其中流動人口死亡372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1.65%;不在業人員死亡444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5.84%。
專家分析:道路投入使用卻不見紅綠燈
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不僅直接促成了廣州首次開展“交通安全周”,更促使有關部門對廣州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深入研究。昨日,一位交通管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對廣州市嚴峻的道路交通狀況把了把脈,提出了廣州交通事故多發的幾大成因。
摩托車保有量超過百萬
據統計,廣州市170萬輛機動車當中有100萬輛為摩托車,所占比例超過60%。在增城、從化、花都、番禺,乃至白云、海珠、芳村等地,不戴安全頭盔、無證駕駛、超載、騎乘無牌摩托車、搭載二至三人的現象非常普遍。廣州市摩托車死亡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約占到事故死亡總人數的50%以上。
日均30萬輛機動車過境
與北京、上海對過境車輛嚴格管理不同,廣州對過境車輛沒有限制。目前,每日通過廣州市的過境車輛大約在30萬輛左右,其中10萬輛是貨車,長途貨車容易因超載、疲勞駕駛等引發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設施未同步完善
在加快道路建設的同時,廣州市部分道路,尤其是縣級以下道路卻沒有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的“三同”原則配備必要的交通信號設施。比如白云區,基層政府近幾年來雖然加大了道路的建設,但引導標示、路口信號燈、隔離護欄、人行橫道的缺失使機動車缺乏必要的指引。
城鎮鄉村多靠近大道邊
整個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郊區城鎮、鄉村大都建設在國道、省道的旁邊。靠近國道、省道雖然使得城鎮、鄉村的交通便利,但過多在公路上活動也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多發。廣州市廣從路被喻為死亡之路,就是因為周邊鄉村為交通便利,在中間隔離帶上鑿開了過多的缺口所致。
此外,外來人口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跟不上;交通安全的社會化管理水平低;交通協管員只有幾十人、交警單兵作戰等問題也導致了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數的居高不下。
應對之策
耗資千萬構筑廣汕路“生命線”
交通事故頻發,廣州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2003年,在交通安全委員會撤銷之后,廣州市政府召集各有關部門成立了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聯席會議,廣州市各級政府都加大對交通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排查整頓事故多發路段,傾全力預防、減少事故的發生。
改造交通設施減少出事概率
廣從公路是廣州市第一條被司機們喻為“死亡之路”的公路,事故頻發。去年以來,有關部門對易發事故的缺口進行封堵,在需要缺口處設置交通信號,使廣從公路去年的死亡人數大幅度減少。
今年6月,廣汕公路增城路段因20小時之內連發兩宗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導致8人死亡,也被添入“死亡之路”的行列中。
6月18日,廣州市政府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聯席會議在增城朱村召開現場會,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元和在會上表示,今年內,全長45.5公里的廣汕公路增城路段必須按時建成中心防護墻。據悉,到9月底,這條耗資千萬元的“生命線”已經建成。
廣州立項整治的事故多發路段
廣州市政府負責的路段:
G324國道(廣汕路)增城路段已于9月20日完工,下一步將加強中心防護墻缺口的封閉;106國道和S355省道均計劃今年年底完成。
各區、縣級市政府負責的路段:
廣深線(黃埔區)、番中線(番禺區)、花都大道(花都區)、荔新路(增城市)正在整治中,規定年底完成;大觀路(天河區)已整治完畢;X285線(從化市)尚未整治,規定年底完成。
本周六(23日),廣州市將首次開展“交通安全周”行動,發動全市市民共同關注交通安全,善待生命。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廣州市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也日趨嚴峻。根據統計,在全國各大城市當中,廣州市以年均死亡1700多人、日均死亡4~5人排在了全國的首位,并排在超大型城市北京、上海的前面。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居不下的嚴峻形勢引起廣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在行動周開展之前,記者采訪了廣州交管部門的專家,直面廣州交通安全的嚴峻形勢,透視背后的成因,分析交通數據,解讀死亡原因。
驚人數據
2002年來僅9天無人因車禍喪生
一位從澳大利亞回來的朋友曾對記者說,他在澳大利亞某一大城市訪問時,一位當地人介紹該城市的交通狀況,非常夸張地說到:“我們這里每年在交通事故中喪生的竟然有七八十人,簡直是不可想象!”
也許對于澳大利亞人而言,每年死個七八十人的確是難以想象,但在廣州,如果有一天沒有一個人喪生在車輪之下,就已經是難得之至了。
數據最能說明一切!2000年,廣州全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673人;2001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848人;2002年,發生交通事故13000多宗,死亡1913人;2003年,發生交通事故11000多宗,死亡1718人。平均下來,廣州市每日喪生車輪之下的竟有5人之多。而從2002年至今,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廣州僅有9天沒有發生死人的交通事故。
其實不必與國外城市相比,一位交管專家告訴記者,在居住人口、機動車擁有量、通車里程均不如北京、上海的情況下,廣州市年均死亡人數卻比北京高出了100多人,比上海高出了300多人。
事故特點:萬宗交通事故半數禍起摩托
二輪摩托車肇事死亡率高
記者從有關統計資料獲悉,2003年,廣州市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1565宗,死亡1718人,受傷13492人,損失折款4751.12萬元,與2002年對比,四項指數分別下降13.69%、10.19%、7.20%和37.80%。
二輪摩托車發生的交通事故仍占較大比重。去年廣州市共發生二輪摩托車交通事故6288宗,造成755人死亡,分別占全市總數的54.37%和43.95%。
違章行為威脅駕駛員生命
據交警部門調查,在2003年廣州市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不按規定讓行、違章操作、違章變更車道、縱向間距不夠和違章轉彎,是駕駛員發生事故的幾大主因。據統計,這幾項違章共導致發生事故5388宗,造成645人死亡,分別占全年機動車事故總數和事故死亡人數的46.59%、37.54%。
廣州市去年共發生行人交通事故1227宗,造成231人死亡,其中白云區死亡107人,番禺區死亡67人,增城市死亡55人。此外,死亡交通事故多發時段為19~22時,共死亡295人。流動人口為事故死亡主要群體
在對去年廣州交通事故死亡人員類型的統計中,記者調查發現,流動人口和不在業人員占較大比例。其中流動人口死亡372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1.65%;不在業人員死亡444人,占死亡總人數的25.84%。
專家分析:道路投入使用卻不見紅綠燈
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不僅直接促成了廣州首次開展“交通安全周”,更促使有關部門對廣州道路交通安全狀況深入研究。昨日,一位交通管理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對廣州市嚴峻的道路交通狀況把了把脈,提出了廣州交通事故多發的幾大成因。
摩托車保有量超過百萬
據統計,廣州市170萬輛機動車當中有100萬輛為摩托車,所占比例超過60%。在增城、從化、花都、番禺,乃至白云、海珠、芳村等地,不戴安全頭盔、無證駕駛、超載、騎乘無牌摩托車、搭載二至三人的現象非常普遍。廣州市摩托車死亡事故一直居高不下,約占到事故死亡總人數的50%以上。
日均30萬輛機動車過境
與北京、上海對過境車輛嚴格管理不同,廣州對過境車輛沒有限制。目前,每日通過廣州市的過境車輛大約在30萬輛左右,其中10萬輛是貨車,長途貨車容易因超載、疲勞駕駛等引發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設施未同步完善
在加快道路建設的同時,廣州市部分道路,尤其是縣級以下道路卻沒有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的“三同”原則配備必要的交通信號設施。比如白云區,基層政府近幾年來雖然加大了道路的建設,但引導標示、路口信號燈、隔離護欄、人行橫道的缺失使機動車缺乏必要的指引。
城鎮鄉村多靠近大道邊
整個珠三角地區,包括廣州,郊區城鎮、鄉村大都建設在國道、省道的旁邊。靠近國道、省道雖然使得城鎮、鄉村的交通便利,但過多在公路上活動也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多發。廣州市廣從路被喻為死亡之路,就是因為周邊鄉村為交通便利,在中間隔離帶上鑿開了過多的缺口所致。
此外,外來人口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跟不上;交通安全的社會化管理水平低;交通協管員只有幾十人、交警單兵作戰等問題也導致了事故和事故死亡人數的居高不下。
應對之策
耗資千萬構筑廣汕路“生命線”
交通事故頻發,廣州市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給予了高度重視。2003年,在交通安全委員會撤銷之后,廣州市政府召集各有關部門成立了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聯席會議,廣州市各級政府都加大對交通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排查整頓事故多發路段,傾全力預防、減少事故的發生。
改造交通設施減少出事概率
廣從公路是廣州市第一條被司機們喻為“死亡之路”的公路,事故頻發。去年以來,有關部門對易發事故的缺口進行封堵,在需要缺口處設置交通信號,使廣從公路去年的死亡人數大幅度減少。
今年6月,廣汕公路增城路段因20小時之內連發兩宗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導致8人死亡,也被添入“死亡之路”的行列中。
6月18日,廣州市政府預防道路交通事故聯席會議在增城朱村召開現場會,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元和在會上表示,今年內,全長45.5公里的廣汕公路增城路段必須按時建成中心防護墻。據悉,到9月底,這條耗資千萬元的“生命線”已經建成。
廣州立項整治的事故多發路段
廣州市政府負責的路段:
G324國道(廣汕路)增城路段已于9月20日完工,下一步將加強中心防護墻缺口的封閉;106國道和S355省道均計劃今年年底完成。
各區、縣級市政府負責的路段:
廣深線(黃埔區)、番中線(番禺區)、花都大道(花都區)、荔新路(增城市)正在整治中,規定年底完成;大觀路(天河區)已整治完畢;X285線(從化市)尚未整治,規定年底完成。
關鍵詞:
交通
本文為太平洋汽車網轉載文章,歡迎各家媒體轉載。轉載時請注明原出處,如果想轉載“太平洋汽車網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http://article.pcauto.com.cn |
![]() |
編輯推薦
- ·PCauto直擊第六屆廣州車展[10-21]
- ·2008誰是王牌:8款經濟型車場地PK[10-07]
- ·PCauto揭開新思迪神秘面紗[11-17]
- ·卡羅拉優惠再升級 讓2萬余還送GPS[11-17]
- ·未來的自主法拉利 比亞迪F8跑車搶先看[11-17]
- ·讀圖購車之:雪佛蘭科魯茲[11-17]
相關文章
- ·天河區修建空中走廊?受制于前期規劃[10-21]
- ·公共汽車244線路調整[10-20]
- ·三汽公司204線10月23日起延伸至珠江帝景[10-20]
- ·的哥打擊汕尾出租車在穗非法營運[10-20]
- ·三汽公司緊抓第四季度,全面推進綠色公交[10-20]
- ·番禺的士費將調整 起收里程或延長[10-2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