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換型加重供油負擔 日增耗油逾200噸
10月下旬,我國首次頒布乘用車油耗強制性國家標準。在此形勢下,我國部分城市以提升城市形象為理由,在換型中強制淘汰油耗較低的小排量汽車,更換大排量高油耗的中高檔轎車,引起不少市民的質疑。一些專家認為,出租車選型作為一種帶有政府強制性質的消費行為,脫離國情追求高檔,嚴重增加能源供應負擔,不利于抑制石油消費。
北京出租車換型 日增耗油逾200噸
北京市現(xiàn)有出租車6.3萬輛,其中夏利3.5萬輛,富康、捷達等2.5萬輛,索納塔等高檔車約3000輛。隨著多數夏利車臨近報廢年限,北京市近期提出更換車型的要求。據媒體報道,雖然沒有指定具體車型,但有關部門規(guī)定了一系列具體標準:排量不低于1.8升,車長4.5米以上,價格不高于15萬元,裝備全球定位系統(tǒng),排放達到歐三標準,燃料以液化石油氣為佳,等等。其中唯獨沒有耗油量的指標。
根據記者保守推算,2007年北京市出租車全部更新后,每天至少增加耗油逾200噸。由于北京實際選用車型中必然有一部分排量超過1.8升,實際增加耗油量肯定將超過這個數字。
同樣的換型要求在我國其他城市也已經出現(xiàn)。杭州市要求,更新出租車的排量必須達到2.0以上、車價超過20萬元;廣州市規(guī)定,今后淘汰更新的車輛要全部選用排氣量1.8升以上的,新上牌出租車的長寬高必須大于長4.86米、寬1.77米、高1.42米的平均水平。
出租車要豪華 更要實惠
社會各界人士對我國部分城市的出租車換車潮早有質疑。多位人士撰文指出,排量大必然油耗高、尾氣重,但不一定功率大;車的內部空間應視車的軸距來定,而外形長大必然占據路面資源多,唯一的好處僅僅是符合部分人“大=氣派”的審美觀。
北京一家小型民營公司的負責人車戰(zhàn)斌說,嫌小排量出租車影響城市形象的人肯定不是打車族。現(xiàn)在的城市里,有錢的大都買了私家車。常坐出租車的,主要是尚未買車的工薪階層及進京辦事的一般公務員、小商人,還有探親訪友、遇上急事的普通市民,多數人的要求是經濟實惠。
也有部分市民和司機認為出租車應該選用高檔車型。從國外歸來的劉女士說,出租車是一個城市的門面,被稱為“城市名片”,英國等歐洲國家的出租車都是豪華的高檔名牌轎車。外賓、外地人到北京,首先乘坐的是出租車,如果出租車又臟又破又悶,對北京的印象肯定大打折扣。至于車費,坐得起出租車的不會在乎多花這點錢,如果嫌貴坐不起,可以改乘公交車。
給低油耗小排量汽車以足夠市場空間
中國汽車工業(yè)咨詢發(fā)展公司、北京汽車工業(yè)發(fā)展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賈新光對記者說,根據國情、國際能源供應形勢及環(huán)境保護的需要,我國應該貫徹發(fā)展汽車工業(y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與節(jié)能并行不悖的原則。
賈新光說,有個別專家及相當一部分群眾認為,與美國等能源消費大國相比,我國的能源消費還剛剛起步,不能因為石油漲價就要求中國人不消費能源,不發(fā)展工業(yè)化,不享受小汽車。但是,自從兩次石油危機之后,西方國家迅速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在節(jié)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石油消費已經基本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歐洲各國一直鼓勵使用微型車,最微型的車內只有一排座位。日本為鼓勵發(fā)展微型車,甚至出臺過駕駛一種微型車可以不要駕照、不要停車位證明的政策,雖然這一政策因為交通安全的考慮取消了,但微型車一直享受稅收優(yōu)惠,排量3.0的轎車購置稅達11萬日元,微型車的購置稅僅幾千日元。
我國《汽車產業(yè)發(fā)展政策》明確提出:“鼓勵發(fā)展節(jié)能環(huán)保的小排量汽車”,但是,不少地方明文規(guī)定限制和歧視小排量汽車,有的道路限行,有的不給上牌照。對此,賈新光認為,其根源在于一些城市負責人包括消費者把微型車視為貧窮落后、因陋就簡的表現(xiàn)。要改變這種狀況,國家必須嚴令禁止各地從面子考慮,限制小排量微型車的規(guī)定和行為;并制定具體鼓勵措施,如降低微型車的購置稅,增加高油耗車的購置稅,在稅收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增加低油耗車的比例等。
相關文章:熱點解讀:乙醇汽油上路 能走得順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