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進口車也不好賣搞服務是求生本能
一位日產車的經銷商在談到增產陷阱時提醒記者,千萬別忘了進口車對國產車的影響。“進口車最近也很有意思,許可證資源緊了,報關量少了,價格卻不升反降,難道是需求減少了?我看多半是國產新車鬧的。”進口車由于公務車慣性作用,其主流目前還是大排量轎車。而到明年,以皇冠、寶馬為代表的國產高檔車將扎堆兒入市,同類進口車的日子未必好過。
據說國內有的進口車經銷商已經在國外“流單”車上打主意了,做法是當國外出現一批按照個性化訂單生產,而后又被退單的進口車時,國內經銷商就以低價先買走,然后再高價報關吃差價。不過,進口車專家異口同聲地認為這種變相逃稅行為不可能有,大多數經銷商也的確沒有這樣做,他們正在采取的是提前降價的法子,舍些利潤退后一步,好像生怕自己在國產高檔車大潮來到時,一下子被沖垮。
“我覺得對明年的擔心,的確要比今年年底的小幅降價來得更真切。”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總經理丁宏祥說,“國產車和進口車是互動的,國產車不會去沖擊進口車,但會對它的經營造成足夠的影響。比如說明年廣州本田要上2.4,這是廣本第七代產品,它可能會影響到中高檔進口車的市場;再者北京現代索娜塔會給一向以質優價廉著稱的韓國進口車形成阻力;此外,SUV的國產車型也會分走該類車型的用戶。”
“缺貨反而降價”的原因,丁宏祥歸結為市場需求的分流,他認為明年整個汽車市場都存在重新定位的問題,一向以高檔車為招牌的進口車經銷商更要早作準備,用一些有競爭力的個性化的品牌站穩市場。
與進口車相比,多年和國產車廠打交道的國產車經銷商準備的倒是比較早,作為求生本能的服務牌一直在國產車商的口袋里捂著。
神龍京津銷售公司上周終于得到了神龍公司的認可,成為該公司選拔頂級銷售服務商的龍騰計劃的優勝者,京津也從藉著車市的火爆,從幾年前的虧損變成了今年前十個月的凈賺500萬。該公司總經理王輝宇對記者說“成為龍騰店,最大的好處就是別人排隊等不到的新車,我可以先拿到。”但陷阱也同樣在他的身邊。也許是出于對車市風險的考慮,京津宣布把自己的公司分成了兩塊牌子,一塊是銷售公司,一塊是服務公司。“神龍興師動重的要來宣傳我們公司新建的4S店,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背后有神龍營銷戰略上的文章。”王輝宇透露說“神龍公司總經理劉衛東半夜來到了新開張的京津4S店,看了許久才走,這是少有的舉動。”作為神龍主管,想必劉衛東的心中已經裝好了應對明年增產陷阱和市場艱巨的牌,而第一張應該就是服務。專門負責雪鐵龍在華品牌銷售業務的神龍公司商務部長吉哈也認為,“不斷增加的新品牌,使得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前所未有的白熱化了,而每個品牌又都想做成最好,這樣一來,在產品性能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服務就將是明年打得最火熱的一塊陣地。”
但是,如果服務牌還不起作用呢?另一張更加強有力的牌——價格就必須出手了。與1998年和今年年初的價格戰相比,這次基于新車增量形成的價格戰,一旦爆發,其產生的威力和涉及面恐怕比任何時候都大,但這不會是惡性的價格戰,而應該是在商品相對豐富,產品性價比整體升級和服務水平全面提高時,通過價格杠桿對競爭格局的又一次盤整。
現在,生產商忙著要穩定產量,經銷商又抓緊了售后服務的步子,價格變化又一次的積蓄起能量,這一切都是因為2003年,新車增產很可能會給車市帶來一個開滿鮮花的陷阱。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