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出海、松果汽車“回國” 中國汽車產業的“雙向循環”與“換道超車”
【太平洋汽車網 行情頻道】從前幾年我國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沖高遇挫,新勢力陣營大半折戟,到2021年自主品牌市占率逼近50%,11月新能源車滲透率首次突破20%,我國國家戰略層面押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歷經十余年持續發展與曲折前行后,隨著頭部新勢力脫穎而出、傳統主機廠加速轉型、科技企業躍躍欲試紛紛進場,曾經遙不可及的中國汽車夢--換道超車,終于露出了曙光。
在此背景下,除去國內市場的群雄逐鹿,羽翼漸豐的中國車企紛紛開啟新的出海征程。根據海關披露的數據,2021年1-11月份,我國汽車累計出口192.8萬輛,同比增長101.9%,累計金額2029.9億,同比增長108.4%。其中頭部新勢力步伐尤其快,蔚來、小鵬去年9月先后進軍挪威市場,理想汽車也傳聞要在歐洲建立生產基地。
相較早年中國車企的海外征戰,今天的出海呈現出兩大不同的特征:首先是從單一的產品出口到品牌、產品、服務的體系化出海;其次,目的地從東南亞、中東、南美等欠發達地區轉向了發達國家和地區。“出海”是中國汽車參與全球化競爭的重要途徑,也是從“中國汽車”到全球品牌的必由之路。但各國基于產業發展及地區經濟保護考慮,均以高額關稅等障礙鼓勵汽車企業在當地生產,而實行本地化即在當地建立和經營KD工廠、推出產品,需要大規模增加投資,這對汽車出口和制造廠商全球布局是一大障礙。
以全新技術路徑開啟汽車制造的松果汽車,為汽車企業全球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松果汽車擁有新材料車身、底盤、三電系統、智能系統等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特別是以新材料整車車身覆蓋件無需沖壓、無需熱焊、無需涂裝生產的優勢,無須面對各國嚴苛的環保審批;非焊接模塊化空間框架結構則不需要焊裝線。與傳統汽車KD工廠相比,不僅投資成本大幅降低,且無環保沖突,更適合各國當地政策,為企業全球化布局帶來了便利。
松果汽車在中國、韓國、意大利構建了三角產業體系,既利用了意大利全球領先的造型設計基礎、韓國扎實快捷的工程設計能力、也能發揮中國完備的產業鏈條和豐富的零部件資源優勢。其持有的韓國和歐盟汽車生產資質,更為廣闊市場空間奠定了基礎。
作為山東省重點項目、省重大科技專項,省重大建設項目、省“雙招雙引”重點簽約項目、省唯 一新能源汽車標準化試點項目、省技術創新項目,低調務實的松果汽車還擁有韓國國家 級研究院資質,是韓國“中科院”--韓國建設技術研究院的“Family Company”,同時也是三星SDI的深度合作伙伴。
松果汽車首次實現了低成本免涂裝彩色新材料覆蓋件在整車上的應用和產業化生產。將原用于對輕量化有特殊要求、比一般白車身有更高剛性的空間框架結構,在普通民用車輛上規模化應用。通過測試的新能源汽車專用新材料滑板式底盤,成本更低、可擴展性更強、安全性更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電池包三電系統核心技術,三款電機通過韓國國家實驗室認證,電池包通過歐盟認證及UN/DOT38.3測試,并建立了全球首條全自動化電池組生產線。團隊自主研發超過八年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無人駕駛技術,是2017年哈薩克斯坦世博會、2018年韓國冬奧會、2020年仁川國際機場大巴5G無人駕駛服務商。
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由過往的數量驅動進入到質量驅動的新階段,擁有核心技術、全新生產模式、性價比更優產品、做好了全球市場布局的松果汽車,即將開啟由外向內的“回國”之路。國家戰略與政策的持續加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全新認知、歷經考驗的大批行業人才儲備、各路產業資本的涌入支持、三電與智能技術的顯著進步、新能源汽車市占率持續上升,選擇此時“回國”,松果汽車可以說是站上風口、恰逢其時。
一面是“蔚小理”等的“出海”征程,一面是松果汽車的“回國”之路。一進一出之間,中國汽車產業高速流通、順暢發展的“雙向循環”已悄然成型。對于高度市場化分工、產業鏈覆蓋面長而寬的汽車產業來說,“雙循環”將大大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與世界市場在技術、產品、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與融合,也折射出中國汽車產業已逐步進入由大到強、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