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輪胎橡膠總公司的輪胎橡膠主營業務輪胎制造增長穩定,但與法國輪胎巨頭“米其林”的合作卻使公司不堪重負。
輪胎橡膠第一季度資料顯示,公司在主營收入增長的同時,凈利潤卻大幅下滑了85%,每股收益僅為0.002元,投資收益虧損1853.69萬元成為輪胎橡膠的“硬傷”。
就投資收益虧損一事,有關工作人員解釋道,由于公司參股28.5%的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1-3月份繼續虧損,影響公司利潤1600余萬元,導致利潤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原因是,合資公司主要做商用車的輪胎,受汽車行業不景氣的影響和其他原因,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去年曾有一個月出現停產,分流了一批人員。
他說,合資公司成立4年來,一直虧損,對輪胎橡膠影響很大,有不少投資者打電話來詢問。由于公司只持有28.5%的股份,對合資公司無控制權,出現虧損,也很無奈。但是公司一直在與其溝通,希望能有好的結果。
對于汽車行業現在不景氣、是否對公司輪胎業務造成影響,他認為,其實輪胎行業一直競爭激烈,預計2004-2005年產能放大為3000萬條左右,是2003年的兩倍。另外,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國外輪胎業對中國實施反傾銷,以及世界各大輪胎公司紛紛投資于中國設立合資企業,給中國輪胎業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公司目前以客運和貨運載重輪胎為主,近年來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也給公司發展帶來了契機,產品實現了部分外銷。
米其林集團與上海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曾經簽署協議,同意在轎車子午線輪胎、卡(客)車子午線輪胎和鋼絲等領域開展長期的戰略合作。但是據資料顯示,上海米其林自2001年與輪胎橡膠合資以來,就一直虧損,至今已虧了約6億元。輪胎橡膠總會計師薛建民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上海米其林一直是公司心頭的一個痛。
薛建民認為,上海米其林虧損有多個原因。
一個是作為合資企業,會試圖用足“兩免三減”的稅收優惠政策,即在規定的五年時間里盡量做大虧損,然后于贏利的第一年用利潤沖回虧損,以便充分享受該項政策優惠;
其次,外方可能故意采用連續虧損的方法給中方增大壓力,因為雖然經營乏善可陳,但上海米其林仍然提出增資到20億元的要求,若輪胎橡膠無法同步投資,則在合資公司中股份會被稀釋;另外,合資公司的壓力也確實較大,其每年要向輪胎橡膠貢獻1000萬元的商標費和2000萬元的保底利潤,而該公司的外方人員眾多,人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不過,談起上海米其林的未來贏利前景,薛建民仍然信心十足。
他表示,目前國內汽車市場正在回暖,而合資公司稅收優惠的五年寬容期也于今年年底到期;更關鍵的是,外方已經承諾,2005年的虧損不會超過2500萬元,因此今年下半年情況應該會相對好些,估計2006年上海米其林將會擺脫虧損的陰影。
考慮到上海米其林人員問題上已經減負,并且贏利的時機已經接近,輪胎橡膠同意了外資的增資要求。
中報顯示,公司同意了上海米其林增資3億元人民幣用以新增三臺密煉機的方案,目前已認繳了按股份比例應出的85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