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提高標準 我國輪胎出口遇阻
美國、歐洲都是我國輪胎企業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歐美輪胎新標準的實施提高了準入門檻,對我國輪胎出口影響巨大。
自6月1日起,美國將開始執行新的《FMVSS139輪胎測試標準》,較之現行標準,其對安全性能的要求更加嚴格。
與此同時,另外一則與我國輪胎出口相關的歐盟REACH法令也將正式實施,其中對輪胎等制成品中所含化學物質的明確規定大大提高了我國輪胎進入歐美市場的門檻。
對出口美國以及歐洲的中國輪胎企業來說,新的麻煩可能又來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輪胎企業產品結構調整升級的機會也來了。
對我國的輪胎企業來說,美國、歐洲都是最主要的市場,此次準入標準的提高對我國輪胎出口影響巨大。
歐美輪胎準入標準提高
較之現行的《FMVSS119輪胎測試標準》,美國新實行的《FMVSS139輪胎測試標準》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一是安全參數比現行的標準更加嚴格。對汽車輪胎在低氣壓狀態下進行的高速試驗,試驗速度由原來的每小時121千米、129千米、137千米分別增加到140千米、150千米、160千米。耐久性試驗里程則達到4080千米,較原來增加了1.5倍。二是在輪胎脫圈、老化、透氣性及道路危險性試驗等方面的要求也較以前嚴格。該標準針對所有額定總質量低于或等于4.5噸的車輛輪胎。
歐盟REACH法令也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保證施行,歐盟還將在芬蘭赫爾辛基創建化學品局,負責REACH的具體實施。
據了解,REACH適用于大多數化學物質,將歐盟市場上約3萬種化工產品和其下游的紡織、輕工、制藥等產品分別納入注冊、評估、許可3個管理監控系統,輪胎也在監管范疇。歐盟委員會將每5年重新核定一次REACH法規的適用范圍。表面上看,這是個化學品法案,但是它影響的是幾乎所有商品,因為幾乎沒有商品不使用化工產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輪胎自然也不例外。
REACH法案對于包括汽車以及輪胎等制成品中含有的化學物質也進行了規定,如制成品中某種化學物質的年釋放量超過1噸,該化學物質就應注冊。如制成品中列入歐盟化學品局危險品名單的物質的含量每年超過1噸,且其含量超過制成品重量的0.1%,也應告知化學品局。
REACH法案對化學品安全性的判定與傳統的觀點相反。傳統的觀點認為“一種化學物質,只要沒有證據表明它是危險的就是安全的”,而REACH法案則認為“一種化學物質,在尚未證明其是否存在危險之前,它就是不安全的”。因此對于我國輪胎出口企業來說難度在于:一是注冊年限明確,檢測費用昂貴,未能按期納入該管理系統的產品不能在歐盟市場上銷售。同時,該制度還規定了檢測標準和檢測費用,據歐盟估算,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檢測約需8.5萬歐元,每一種新物質的檢測約需57萬歐元。二是責任主體改變,企業負擔加重。歐盟將過去由政府和相關管理機構確認一種化學物質是否有害,改為要求生產者自己提出無害的證據,并承擔檢測費用。三是維護了首次信息生成者、首次動物試驗完成者的知識產權和信息產權。
美國《FMVSS119輪胎測試標準》主要側重于產品性能方面提高了要求,歐盟REACH法案則更側重于環保要求,相對來說對于中國輪胎企業影響更大的是美國《FMVSS119輪胎測試標準》。一方面因為歐盟的新標準更側重于原材料的要求,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市場地位所決定的。
美市場至關重要
據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工作人員介紹:在我國,輪胎出口約占總體產量的40%,每年以約20%的速度增長,而美國正是中國輪胎最大的出口市場。上海輪胎橡膠(集團)如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范學鋒表示:“我們每年輪胎出口量在200萬條左右,美國就占100萬條,是我們最大的出口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輪胎以38%的速度增長,突破日本多年來雄踞榜首的局面,汽車輪胎出口量達2288.5萬條,占出口輪胎總量的33%。其中,機動小客車輪胎出口美國1162.9萬條,占出口美國輪胎總量的51%。
據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196家輪胎廠持有美國交通運輸部發放的輪胎廠代碼。這種俗稱DOT的代碼,是廠家將輪胎銷售到美國所必需的。就在最近的18個月內,美國交通運輸部已經為中國輪胎廠發放了61個DOT代碼。
今年的數據也是一路高漲,據占我國進出口份額最大的廣州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至2月廣東出口輪胎811.5萬條,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29.3%,價格指數增長1.2%。據悉,今年前兩月,廣東輪胎出口前3位市場依次是美國、香港地區和多哥,分別出口447.5萬條、66.6萬條和59.3萬條,分別增長18.2%、43.5%和1.3倍,其中對美國出口占輪胎出口總量的55.1%。
種種數據表明了出口對于我國輪胎工業的重要作用,而美國市場成為至關重要的一個決定力量。因此在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我國輪胎工業增長的重要因素的情況下,能否通過美國新的FMVSS139輪胎測試標準,將直接影響我國輪胎工業發展和出口前景。
輪胎業重組恰逢時機
據業內專家介紹,新的測試標準將對出口美國的乘用胎、部分輕卡胎影響較大,尤其在高速性能要求方面對出口斜交胎影響更大。如果不盡快適應新標準,中國輪胎將存在被要求召回的可能。
在我國輪胎出口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頻遭國外反傾銷調查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到目前為止,全球共有澳大利亞、巴西、秘魯、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等9個國家對我國出口輪胎發起過反傾銷調查,中國輪胎行業已成為國際貿易中遭受反傾銷頻率最高、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對于美國以及歐盟新標準實施的影響,中國橡膠協會輪胎分會工作人員的評價卻很樂觀:“這些更加嚴格的標準實施,對于我國輪胎業來說也不一定是壞事。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件好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個產品結構調整的信號,要求國內的輪胎生產企業向子午胎方向發展。
專家介紹說,對于大公司來說,它們的技術儲備比較強,對新標準的反應比較快,能夠比較好地應對歐美新標準對產品性能提高的要求,因此新標準對它們的影響不大,而國內一些規模小、研發能力低的輪胎公司受歐美新標準的影響會比較大,這些企業可能會退出部分市場。
新標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將造成成本上升,從而推高價格。然而不少行內人士均表示,中國輪胎出口經過多次提價后,想再以提價來實現技術轉型換代也并非易事。據了解,2005年以來天然橡膠國際市場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今年1至2月,經廣東口岸進口的天然橡膠平均價格更是達到每噸1365.3美元,增長了12.5%,而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合成橡膠等其他原材料及運費、燃料等其他綜合成本也節節攀升,致使輪胎生產成本不斷加大,推高了輪胎出口價格。
廣州海關指出,輪胎業要健康發展,有關部門應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通過聯合、改組等形式,加速大中型企業并購、合并,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