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入世協(xié)議,我國將在2005年1月1日起允許外商從事成品油批發(fā)業(yè)務。隨著這個最后底線的臨近,我國國產潤滑油企業(yè)也紛紛開始了“自救”之路,尋求以通過汽車巨頭的權威技術認證的方式來抵御來自國際對手的挑戰(zhàn)。據悉,我國國產潤滑油市場的老大昆侖已經通過了奔馳、沃爾沃以及寶馬日本汽車協(xié)會JASO的技術認證,成為了首個通過第一關的企業(yè)。 據悉,目前以昆侖和長城等幾家為首的中國潤滑油廠商占有著全國市場很大的份額,但在高端市場,中國民族品牌的號召力還有待加強。目前,這些民族品牌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正在不斷的努力,挺進高檔油市場。“每個國外廠商的OEM都有自己的認證體系,想進入外國汽車廠商的OEM市場,就必須通過它們的相關認證。”昆侖產品生產技術部張青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也有一些油商通過相關的認證,所以這些汽車廠商最終選用誰并不一定,但取得認證就取得了進入這個市場的通行證。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WTO條款的執(zhí)行,中國將很快不能再對進口成品油有數量限制,而且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外商及國內企業(yè)可以全面進入成品油領域,并開展批發(fā)和零售業(yè)務。這也許將構成入世后對國內潤滑油廠商的最大挑戰(zhàn)。”華福證券的一位行業(yè)分析師告訴記者。從現狀看,跨國公司占有著高檔油絕大部分的市場。可以預計,在一段時期之內,國內成品油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會遠遠強于目前。中國石油必須未雨綢繆,早作打算,利用過渡時期提高競爭能力,通過國際巨頭的技術認證,以保證在以后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