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陸陸續續降價的零配件多達上萬種,涉及廣州本田、上海通用等數十家廠商,到今年7月,降價風暴發展情況令人咋舌。東南汽車7月1日起對近3000種零部件進行調價,最低降幅11%,最高降幅50%;8月1日起,吉利汽車對2100多種配件價格實行調整,其中常用件的最大下降幅度高達50%以上,降幅平均達到20%;9月5日,長安微車又推出"親情服務",零配件最高降幅達75%。一波又一波的降價浪潮正在逐漸擠出汽配市場暴利的泡沫。
降價空間還很大對于目前配件市場頻繁的降價浪潮,汽車修理工程師張先生認為早該如此。他表示:"汽車配件中的學問太深了。在配件業里,品牌對售價的影響非常大,不同品牌、不同車型配件的加價率全由廠家決定。配件的市場價根本不是以成本定價,而是在成本價基礎上乘以一定的系數,并按照相應的地理位置再調整。因此,幾乎每個地方的配件價格都不一樣。這個行業,10倍的暴利很平常。比如POLO,雖然定位是A級車,可是車的維修費用卻達到B級車的標準,有的零配件價格居然超過中高檔轎車帕薩特。4S店的利潤最高,他們往往直接從廠家進貨,從汽車零配件賺取的利潤最少在200%以上。"
據了解,市場上銷售的汽車零配件分為三種:一種被稱為原廠件,是由零配件原汽車生產廠家生產的;一種是副廠件,是非配套廠家生產的非配套件,產品的各項安全指標也合乎國家標準,正廠與副廠的產品差價一般在30%左右;第三種就是假配件,由非正規廠家生產,安全技術指標不達標,差價就更大。
日前,在北京四元橋汽車配件城看到,某正規廠家生產的汽車大燈價值400元,而假冒偽劣的汽車燈僅賣50元。一名出租車司機告訴:"搞個體營運,就是為了多賺錢。我修車就專揀假配件,便宜呀。1個劣質配件能用3個月,1個正規配件能用6個月,兩個劣質配件的使用時間就等于1個正規配件的使用時間,價格卻便宜一半,只不過多維修一次而已。"
某品牌4S店經理透露,汽配零件的價格差額相當大。某高檔車配一個密碼鑰匙的價格上萬元。平時4S店一個保險杠賣一兩千元,而汽配市場則僅賣二三百元。4S店一個后視鏡賣五六百元,而汽配市場只賣百十元。
通過上述各種類型配件間的價格差異,我們不難發現汽車配件市場的高額利潤。新華信市場研究咨詢有限公司汽車事業部產品研究中心經理陳育松表示,從整車的價格構成來看,零部件占到70%左右的份額。整車價格的下調,有相當大的比重是通過零部件價格下調來實現的。而配件是和零部件一起采購的,因此配件和零部件具有同等的降價空間。從目前車市來看,汽車配件還有很大的降價空間。
降價是遲早的事某權威機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被問及"不買車的原因"時,"使用維護費用高"僅次于"沒有足夠的購車資金"和"汽車附加費用高",排在第三位。
業內人士表示,在整車降價作用越來越有限的前提下,汽車廠商應在保證零配件純正、質優的同時,對用戶實行更多的讓利,必將成為市場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一位汽車配件經銷商表示,其實已經有許多汽車廠家提出,在整車降價的同時,零配件企業也要降低價格,共同分擔這一損失,至少要求他們不漲價。業界傳聞,已有整車廠向上游零部件企業發出"雙規"通知,要求零部件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將價格降低到規定的幅度,否則將取消其配套資格。
有專家認為,我國零部件廠家不少于4萬家,其中大部分是規模較小的廠家。而這正是零配件價格長期降不下來的重要原因。但是隨著這些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和不斷整合,大中型零配件供應商將加速形成。這樣成本就能降低,零配件價格也會降低。另外,國產化率低也嚴重制約價格的下調,進口件價格大致是國產車零配件價格的三四十倍。國產化率的提高,也將大大加快降價的步伐。
全國工商聯汽車配件商會的有關人士指出,汽車零配件降價是遲早的事。2006年,我國汽車零配件的關稅將下降10%,零配件市場競爭加劇,必然要求國內零配件企業挖潛力、降成本、降價格。
在市場的壓力和政府的干預下,整車市場從價格虛高到擠出泡沫,僅僅經歷了幾年的時間。而今,消費者越來越成熟,零配件降價已箭在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