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利潤促使汽車美容業淘金時代來臨
有人說,在城市街頭,有兩道很亮麗的風景線,一是款款走來的窈窕淑女,一是飛馳而過的各式汽車。而隨之發展的是城市日益突顯的別樣景觀———美容院和汽車美容店。
汽車美容,顧名思義,是指對汽車進行清洗、打蠟、修復、養護等服務,它大致可以分為車身美容、引擎外部美容和車內美容三個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直線上升,特別是私家車的不斷增多,以及汽車消費水平的提高,汽車美容市場也隨之興旺,汽車美容店遍布于城市的各個角落;另一方面,大多數私家車主對愛車的日常維護已經從“以修為主”逐漸轉變成“以養為主”,這也極大地激活了汽車美容服務市場。
據相關數據顯示,平均每輛車每年的裝潢美容費用為1552.3元。汽車美容業將成為我國汽車產業鏈條中最為關鍵的一部分。
“賣汽車不如賣裝修”
“這項汽車封釉服務的市場價是888元,但耗材的成本不過90元,當然,除此以外,投資者還要負擔人員工資、房屋租金、水電費等固定費用,但是那并不多,總共加起來也不會高于200元。”近日,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現在汽車美容店遍地開花的背后,卻是鮮為人知的高額利潤。再比如汽車貼膜,即使用國外正品,成本也只需88元,但市場的報價卻在1000元~2000元不等。
8月13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所謂的“汽車專業美容店”,據了解,洗車價格從5元~25元不等,另外,電動前窗的報價為1500元,防紫外線太陽膜標價1200元,布座套的收費高達700元,而一個功能最簡單的防盜鎖竟也要1500元。但實際上,這些美容裝潢的成本最多只占到市場報價的20%~30%,因此,汽車美容店的利潤率非常高,簡直可以稱得上暴利。
根據歐美國家統計,在一個完全成熟的國際化汽車市場中,汽車的銷售利潤在整個汽車業的利潤構成中僅占20%,零部件供應的利潤占20%,而50%~60%的利潤是從汽車服務業中產生的。美國汽車服務業的營業額已經超過汽車整車的銷售額,其中,單單一個汽車美容業年產值就已超過3500億美元。而在我國,汽車服務業剛剛起步,我國汽車美容裝潢業的興起和快速發展,也進一步說明了汽車美容業已進入淘金時代。
北京“愛義行”汽車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愛義曾毫不掩飾地說:“從1996年開始,我們的利潤率一直保持在30%~40%左右。”據調查,汽車美容裝修的利潤主要來自原料差價及工時費上。在北京海淀區一家“我愛我車”汽車專業美容店里,一位名叫敖穎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不久前她買了一輛POLO,想給愛車裝一個CD音響,但美容店的老板告訴她,加裝單碟CD音響要4000多元。最終,敖女士放棄了這個念頭,只給愛車裝上了太陽膜和一些車內飾品,一共花了1788元。
據悉,隨著私家車所占市場份額的不斷增大,汽車的日常維護已經從“以修為主”逐漸轉變成“以養為主”。在記者的調查中,90%的有車族都有為愛車“美容”的打算,其中,18%的人貼了防爆貼膜,10%的車主加裝或改裝了汽車音響,另有將近50%的車主購買了小掛件等飾品或購買頭枕、靠墊、坐墊、腳墊等。一位曾經搞過汽車裝修的人士向記者透露,現在汽車美容裝修業的利潤率普遍超過40%,甚至更高。難怪有些汽車銷售商說:“現在賣汽車還不如賣裝修”。
“專業”汽車美容的尷尬
記者走訪了幾家“汽車專業美容店”,其中,位于海淀區魏公村的某汽車專業美容店,地處西三環北路邊,僅有一間勉強能容得下一輛車的房間,滿間的油污和不斷發出的臭味令人作嘔。另外,它還把人行道當做自己的洗車用地,車輛堵路,因而從這經過的行人不得不走上馬路和汽車爭道。而緊鄰偏遠的南四環,穿過一條不甚寬敞、交通混亂的馬路,北京馳耐普國際企業集團就擠在雜亂無章的臨街店面之中,惟有門口兩只麒麟石雕在夕陽余暉的照耀下,稍稍顯出不同的氣派,告訴路人這是一家正在迅速崛起的“國際性”公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現在相當一部分所謂的“汽車專業美容店”都屬無證經營的“黑店”。隨著近幾年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私家車保有量的不斷上升,汽車美容就像一塊“香餑餑”,利潤之高、市場之大,讓很多人“義無反顧”地投身進去。有的人在路邊租間房子,找上一兩個合伙人,購置一些最基本的美容器械和零配件,再找塊三合板,用油漆一刷,寫上“汽車專業美容”,往門口一立,一個專業美容店就這樣誕生了。更有甚者,一個水龍頭、幾塊抹布再加上幾個桶,從洗車開始,是完全的白手起家,而立在門口的小木板上也赫然寫著“汽車專業美容”。另據了解,在有些小區,違規占道的現象非常嚴重,有些店將小區的出口道路占了約三分之一,使得進出車輛很不方便;而這些無證經營的美容店,還給周邊的居民帶來了噪音、污水、治安等多方面的煩惱。
有關統計表明,目前國內專營和兼營汽車美容的企業約為9000家左右,從業人員約為15萬人,而這里面,大部分都是無證經營。一位曾從事汽車美容多年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汽車美容市場給人的印象一直不佳,個別商家惟利是圖,缺少誠信,“黑保姆”為數不少,小作坊林立。采訪中,當記者問及經營許可證和從業資格證時,有師傅說:“把車給你洗干凈就行了,你關心這么多干什么?”也有師傅反問:“需要什么證件嗎?我怎么不知道!”
無證經營及“黑店”給汽車美容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混亂。據中消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汽車售后服務投訴一直在汽車類投訴中所占比例居高不下,而其中有關汽車美容的投訴又呈逐年遞增趨勢。由于一些汽車美容產品質量低劣,導致了因美容用品損害汽車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另外,有些店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私自改裝汽車保險杠、加裝改造汽車電源線路,只重表面文章不重內在材料的性能技術水平等等,也經常使被“美容”過的汽車存在安全隱患。
據業內人士分析,從業人員素質低、缺乏規范的技術操作標準是當今汽車美容服務市場的軟肋之一。很多美容養護工只掌握了一些基本汽車機電原理,對于養護和美容產品的使用基本上是按說明書操作,而極少研究或根本不研究其工作原理。另外,汽車工業的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像電腦系統、電子技術在逐漸升級,非專業養護工根本無法排除故障。另外,當前對汽車美容店管理缺乏規范化,技術、裝備、服務等也無標準可循,因此,汽車美容業將逐漸陷入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
新一輪“洗牌”即將到來
家住北京西四環中路“驪城”的廖先生是一個私企老板,不久前剛買了一輛奔馳S320,然而,令他懊惱的是,一次洗車后,他的大奔的空調就不能用了。開到專門的維修店,打開集成電路板一看才知道,里面全部是水霧,已經短路,洗車場把空調器電腦板洗壞了,最后花了5000多元才修好。廖先生說,他都不想再去洗車了,“真不知道這些店怎么還能如此大張旗鼓地營業。”
事實上,相比之下,廖先生還算是幸運的。不久前爆出一條新聞,一位汽車美容店的老板因偷了3輛車被抓獲,據悉,該名嫌疑犯是在洗車過程中,偷偷留下了汽車鑰匙的“模板”后把車偷走。另據公安人員介紹,在汽車美容裝修過程中會讓汽車的防盜系統“曝光”,也給一些不法分子留下漏洞,因此丟車的案件也時有發生。
專業人士認為,汽車美容業的不規范和專業人才的欠缺,已經到了威脅行業健康發展的地步。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容用品的良莠不齊和廠商的短期行為制約了汽車美容業的健康發展,個體作坊式生產保證不了相關產品的質量,生產的低價競爭行為激烈與美容店的暴利形成鮮明的對比;二是美容店經營服務水平堪憂,國家也缺乏相關產品的標準與規范,監督與執法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也慫恿了廠家的不規范行為。
記者從北京市勞動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汽車美容店需要進行資格審核,合格者才可獲得經營資格。該負責人表示,對汽車美容店的監管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以保證汽車服務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據悉,在西方發達國家,汽車美容養護業已占到整個汽車后市場的80%左右,而國內這塊市場卻正處于開發階段。目前,馳耐普、3M、特福萊等國際汽車美容養護品牌已借代理機構在中國安營扎寨,其特許經銷商數量動輒以數百計。其中,馳耐普在全國31個省區市的連鎖加盟店已達800家,而其近期規劃是達到1000家。汽車美容養護業的“暴利”正吸引著眾多投資者涌入這一行業,“雖然各地情況都會有所不同,但一般來說,投資百來萬,開一家幾百平方米的汽車美容養護店,一年回本是肯定的,半年甚至幾個月就開始收回成本的也屢見不鮮。”
另據介紹,在美國,汽車美容養護業發展了80多年,理念與模式都很成熟,一般是幾十家連鎖店的規模。其中,3A是美國最知名的汽車美容養護連鎖品牌,也僅有百余家,像馳耐普這樣,能做到800余家加盟店,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國內汽車美容業巨大的市場吸引力。在馳耐普的“刺激”下,中石化、中石油、上海大眾、殼牌等也都蠢蠢欲動,相信不久的將來,汽車美容業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新一輪的“洗牌”即將到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