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豪車中國市場前景難辨面臨被邊緣化可能
從去年至今,日產進口豪華車駛進了一個快速下降通道,受此影響,日產在豪華車國產化問題上也一直有意躲避。而除日產之外,本田豪華車ACURA的國產化預期也未見實質舉措。在歐美豪華車不斷在中國攻城略地之時,日系豪華車在中國的策略顯然乏善可陳。
目標縮水
近日,日產中國宣布350Z、07款風雅、07款貴士三款豪華車將以聯合進口的形式登陸中國市場,但引進新車的效果至少從今年看,將不會體現在賬面上。“日產今年在中國的進口豪華車銷售目標將從4月份宣布的8500輛縮減至5000輛。”萱島幸久表示。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份,日產進口車豪華車銷量僅為3000輛。
在記者的多次追問之下,萱島幸久將目標下調解釋為:由于消費稅(今年4月1日出臺并實施)等政策的實施導致進口車豪華車環境發生改變,“其生存處境之艱難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但原因顯然并非局限于此。
在去年沒有消費稅影響時,日產進口豪華車銷量就曾出現縮水。去年年初,萱島幸久曾高調表示要實現進口15000輛的目標,但最終這個計劃只實現了1/3。而在此基礎上,日產旗下分量最重的豪華車品牌英菲尼迪也無奈地一再推后進入中國的時間表。
“原來計劃英菲尼迪將于今年引入中國市場,但考慮到目前日產豪華車在中國表現平淡,日產將英菲尼迪的引入時間改為明年年中。”北京某日產進口車經銷商負責人透露,“日產方面本來說要為英菲尼迪單獨建立銷售網絡,但最終是否會改,仍然不得而知。”
策略之考
日產進口豪華車前景暗淡,令經銷商士氣低落。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日產在中國生產豪華車時間表自然遙遙無期。“從目前看,日產還沒有把豪華車引入中國生產的打算。”日產(中國)的一位內部負責人稱。
其實,在豪華車國產化的問題上,不僅是日產,整個日系豪華車均表現得十分謹慎。
日系車中最早將豪華品牌引入中國的是豐田雷克薩斯。自2004年9月正式進軍中國市場至今,雷克薩斯已經建成12家特許銷售店。但在雷克薩斯的國產化問題上,豐田卻一直“雷聲大,雨點小”。廣州豐田執行副總經理袁仲榮說,“在雷克薩斯的國產化問題上,豐田還處于觀望和前期市場調查過程中。”
本田的情況與上述兩者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一直以來,業界普遍猜測本田將把豪華車謳歌品牌產品放在廣州本田生產,但本田最終還是選擇了進口模式,“至少在短時間內,廣州本田得不到謳歌。”業內人士認為。
前景難辨
從最早的奧迪“一家獨大”,到后來的奧迪、寶馬和奔馳“三足鼎立”,再到現在的奧迪、寶馬、奔馳和沃爾沃“四強爭霸”,歐系幾大著名的豪華車品牌幾乎都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國產化布局。另外,國產的美系豪華車克萊斯勒300C也確定將于今年11月份在中國上市。
在歐美兩派的夾擊下,日系豪華車在中國前景堪憂。
“中國消費者喜好德國車,是因為德國車進入中國的時間比較早。”但萱島幸久認為,現在中國汽車市場已經慢慢發生了變化,消費者不再喜歡單一品牌,這對于日系豪華車在中國的發展有利。不過,事實卻讓他的想法落空了。
在今年4月1日消費稅實施之前,曾出現豪華車購買力提前釋放現象。但即便是在這段時期,日系豪華車仍未撿到多大的便宜。
廣東車天車地汽車有限公司銷售部經理殷小姐表示,今年一二月份,受消費稅即將實施的影響,該公司的奔馳、寶馬和奧迪等豪華車的需求急速增長,甚至出現了斷貨現象。“奔馳一個月賣了60多輛,一二月份寶馬共銷售了90多輛,奧迪今年前兩個月也銷售近70輛。”而對日系豪華車,殷小姐則表示:“只能講差強人意。每個品牌的月銷量均不過20輛。”
用進口最有個性、最新款車型的方式,即便可以緩解豪華車進口業務下滑的燃眉之急,但要打破日系豪華車在中國市場的整體困境卻不現實。如此看來,心急的經銷商還是再等等吧,否則也只有賠本兒的份兒。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