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最后的“蛋糕”與2005年后新趨勢
當下和張小姐有相同經歷的人已很普遍。畢竟汽車不是一次性消費品,許多消費者都有“買得起車,養不起車”的感嘆,居高不下的養車費用中很重要的一筆就是維修保養費用。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一輛車使用15年的維修費用大約是車價的120%。也就是說,如果花20萬元買輛車,在15年里,用于維修的費用就要24萬元。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家介紹,2005年,僅汽車用品行業產值就可達到420億元,維修行業產值達400億元。
汽車金融放開、汽車配件降價、汽車文化興盛,猶如2005年的一聲聲驚雷,伴隨著陣陣新車降價的聲浪,汽車服務市場的不斷壯大顯得尤為重要。在經歷了汽車銷售利潤日漸趨薄的2004年,不少國內的汽車生產廠家、經銷商已開始將目光放到潛力巨大的汽車服務市場。中國的汽車服務市場到底有多大,能否樹立自己的民族服務品牌?已經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未來的“第二桶金”
汽車經銷商們難以忘記2004這個寫滿了虧損的年份,國內汽車降價風潮一浪高過一浪。然而整車銷售市場的低迷,未能遮擋汽車服務市場的光芒,汽車服務市場也就成為未來的“第二桶金”。
據了解,從2004年上半年上海通用率先挑起降價風潮,這一沖擊波一直持續到了今年。國內轎車降價最高達到5萬~7萬元,降幅為15%~20%。就連一些剛剛上市的車型,堅持不了多久就走上了降價車行列,甚至一降再降。
業內專家表示,中國汽車業的“井噴”時代已經過去,將走入結構調整時期,今后三四年內隨著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國汽車將繼續保持降價勢頭,汽車產業也將實現產業整合和重新布局。像中國的家電產業一樣,中國汽車業在完成這輪整合后,整個產業將平穩發展,價格和利潤率都將保持穩定,這個產業將在產品質量和服務上展開競爭。
北京一位經銷商表示,前兩年,汽車銷售單車利潤在1000元以上,而到了2004年,一些車型根本無法賺錢,甚至出現了賠本傾銷的情況。“光靠銷售產生利潤的時代已經過去”,業內資深人士預測,汽車經銷商的收入將主要來自于售后,售后服務將為經銷商掘到“第二桶金”。
“前兩年汽車市場火爆的場面,使得一部分經銷商疏于售后服務方面的投入和管理,而目前盈利的企業恰恰是售后服務做得扎實的企業”,天津汽車流通業商會會長李響表示,一輛汽車的全部價值,售后服務占到70%以上。
AEC汽車集團企劃總監彭文斌也一語驚人:“只要有1美元的車在路上跑,那它就會牽扯出至少8美元的汽車售后服務!”
據了解,盡管目前國內整車銷售利潤集體縮水,但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利潤率仍高達40%,而根據國際經驗,汽車售后服務市場是汽車產業鏈中最穩定的利潤來源,一般可占據總利潤的60%~70%左右。
其實,售后服務僅僅是汽車服務業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正的汽車服務范圍甚廣,包括汽車售后服務、汽車資訊、汽車電子、配件和精品零售、金融服務、汽車美容等,國內只是近幾年才開始引入這個概念,隨著汽車的快速普及以及人們對汽車消費觀念的改變,汽車服務業必然會迎來它的黃金期。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的預測,2005年中國汽車總需求將達590萬輛,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消費國。2010年汽車總需求量將達到870萬輛。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汽車的保有量將達到5600萬輛,與之配套的中國汽車服務市場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黃金”市場,發展潛力驚人。
據CCID預測,2005年,中國僅汽車電子一項,其規模將達到600億元,2006年達到780億元,2007年將達209.1億美元。“駕車者對于安全性、舒適度和多功能的要求激增,極大的刺激著汽車電子行業的飛速增長”。
國內部分有遠見的汽車廠家已經意識到售后服務是一塊值得爭奪的“大蛋糕”。一些頗具規模的廠商開始實施售后服務工程,加快售后服務體系建設步伐。老牌企業上海大眾是國內汽車行業維修服務網點最多的企業之一,網點數量突破了500家;神龍公司在全國服務網點已達400多家;吉利汽車將在全國近400個服務網點中的105家中進行全天候24小時救援服務,并逐漸在所有服務網點推廣。
國際市場上比較正常的汽車銷售商利潤來源中,汽車銷售所占比例只有10%,售后服務卻高達50%,零部件銷售占10%。豐田汽車公司在全球有7300多家的銷售服務網點,有近10萬名員工,是從事制造員工的兩倍多。企業的目標就是利潤,銷售利潤有限,要做大做強還得寄希望于服務上的長遠利潤。
作為世界上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美國的汽車售后服務業被稱為“黃金產業”。在歐洲,汽車售后服務業也是汽車產業獲利的主要來源。目前,4S店模式和連鎖經營模式在國際汽車售后服務市場上居主流地位。
在售后服務方面,國外的立足點是提高保質期限,推行保姆式服務、品牌化服務,售后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盈利的重要環節。
在發達國家,通過信貸和租賃買車即汽車金融,占汽車銷售比重的很大一部分。美國的比例為92%,英國為80%,德國為75%,日本為44%。而全球各大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金融公司的車貸經營,大多成為超過汽車制造的集團主要利潤來源。
國家信息中心發展研究部副主任張宇賢告訴記者,汽車服務業涉及的范圍很廣,汽車服務市場因為利潤高、潛力大成為業界未來“疆場廝殺”的焦點。
魚龍混雜的現狀
伴隨著我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國內廠商開始意識到汽車服務業的價值,但國內汽車服務品牌散亂,而跨國公司卻虎視眈眈蓄勢待發,因此我國汽車服務業呈現魚龍混雜的特點。
我國的汽車服務市場比較單一。截至去年10月,北京有近6103家汽修企業,其中具有一類資質的僅有388家,二類企業2022家;上海現有二類資質以上的汽修企業1538家,三類的約有5000家,同時還生存著一些配件專賣店和銷售廠商或零配件的店鋪。就目前而言,國內所謂的售后服務還主要是維修、保養服務。
另外,部分廠家與其經銷商的關系不是利益共同體的關系,而僅僅是一種經濟利益行為。廠家基本上把市場風險轉嫁給了經銷商,經銷商則幾乎把廠家所給的商務利潤全讓給了消費者,主要收益全靠廠家按銷量給予的年終返利、獎勵及新車銷售的裝飾、美容、保險等相應服務。在部分經銷商眼里,服務承諾只不過是促銷的一種策略,經銷商為了多賣車,往往給服務承諾“注水”,而實際上有些承諾根本做不到,由此造成了消費者對售后服務的不滿。在汽車養護方面,劣質汽車用品泛濫,修車店良莠不齊,汽車相關服務遠遠跟不上需求。
其中汽車資訊,包括市場調查、市場分析、行業動態、統計分析、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內容才是真正的軟科學。但因投資大,直接效益不明顯,所以受到忽視。現在的廠家不得不為獲得信息付出巨大代價。
國內汽車金融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汽車保險的險種太少,操作不規范,理賠吝嗇;汽車融資,包括汽車業資本經營、汽車租賃、消費信貸。汽車消費信貸目前由銀行代理,當汽車業普遍不景氣而需要“援手”的時候,汽車業就被拋棄在銀行的大門之外。國內金融業對汽車融資普遍看好,但是一方面政策還不夠寬松,另一方面投資者又怕風險太大,不敢放手來做。
專家認為,造成以上情形的主要問題是:一是對汽車服務市場認識不足,措施不利,競爭乏力,出現了“重生產、輕服務”的現象。二是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被動地參與汽車服務市場的競爭。三是國內企業的觀念比較陳舊,對汽車服務市場的理解和認識遠遠不夠。
汽車廠商們已經明白,經歷過2004年后,汽車廠商如何走出低谷。今年幾乎所有廠商的目光都集中在服務上。服務將不僅成為決定消費者選擇的重要指標,也將成為決定廠商成敗的重要武器。于是一些主要的汽車廠商和銷售市場在服務上使出了渾身解術。
一些廠商還推出“定期檢測”、“免費維修”、“技術升級”等服務,他們開始樹立“保姆式服務”的理念和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從而在市場上以及消費者心目中打造良好的、有信譽的企業形象和企業品牌。削減整車銷售的力度,重頭抓汽車售后服務市場,北京的整車銷售市場早已躍躍欲試,已經開始重拳出擊汽車服務業。
但是,初步的覺醒并不能扭轉長期碌碌無為的汽車服務市場,張宇賢認為,目前我國的汽車服務業魚龍混雜,和汽車銷售業相同,一般性的經營商較多,還沒有制成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
跨國公司爭食中國市場
中國汽車服務市場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密切地牽動著跨國公司的“中國心”,中國汽車服務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無疑給了他們進入國內的契機。
上世紀90年代,美國最大的汽配連鎖企業NAPA就已進入中國開展業務;全球最大的汽車快修連鎖企業——美國AC德科公司計劃在華東地區發展200家以上的汽車快修連鎖店。
全球第二大零部件供應商博世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宣布,計劃于今年將維修機構擴張至300家,5年后形成1000家的維修網絡。
而澳德巴克斯是日本第一家以一站式服務為經營方式的綜合性汽車用品專門店,在全球有500多家連鎖店。公司董事長住野公一今年已公布了在中國“攻城略地”的計劃,合資公司計劃明年進入北京市場,5年內將在中國開100家連鎖店。
就在澳德巴克斯在中國落地生根的同時,它在日本的直接競爭者——黃帽子株式會社也決定,將在建設中的上海國際汽車城開設其第一家的中國店,面積達1.65萬平方米。殼牌公司也已和上汽集團簽訂協議,計劃合資成立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快修公司——安吉-杰菲汽車快修連鎖店,力爭成為國內領先的汽車預防性保養服務供應商。
5月18日,AAC(協車)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上海錦江小禮堂舉行開業儀式,同時啟動AAC一站式汽車服務平臺。當天,AAC公司領導對滬40多家特約商戶舉行了授牌儀式,這些商戶來自市內汽車維修,汽車美容、駕校、汽車銷售、停車場、餐飲娛樂等各行業。據報道,AAC(協車)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國內首家外商投資的汽車服務公司。
該公司通過Call Center 客戶呼叫服務中心、汽車服務垂直網站、垂直專業行銷刊物、電子私人通道、GPS全球數字定位系統、跨地區導航索引系統等先進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結合中國國情推出全球首創的汽車立體服務新概念,為中國的汽車消費者提供最全面的、最及時、個性化、數字化的全方位服務。
作為我國汽車服務業重要組成部分的汽車金融服務,也成為國際公司眼中的肥肉。目前中國只有不到20%的汽車是通過貸款方式購買的。而在其他國家市場汽車金融產品的平均市場滲透率達到了70%。未來中國,汽車業的平均利潤將進一步同國際接軌,當降至3%~5%時,汽車金融顯然將是一座比整車制造更富有吸引力的金礦。通用汽車中國金融消費服務部總監魏德明認為,到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可能將達到1500萬輛。如果考慮到現有舊車的更新和二手車市場,這1500萬輛汽車將和實際新增的銷售量大致相當,按照每輛車平均10萬元計算,未來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額至少會達到1.5萬億元。即使未來20年,中國信貸購車的比例只有國外平均水平的一半,汽車金融業也將有5250億元的市場容量。截至目前,銀監會先后批準了上汽通用、大眾、豐田、福特、戴-克5家外資汽車金融公司進入中國。“洋車貸”滿懷信心,前赴后繼地跨進國門。自2004年8月到2005年1月,全球知名的通用、大眾、豐田、福特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相繼宣布,正式開展中國國內業務。
張宇賢認為,入世后,中國承諾了對外資逐步開放服務貿易領域。為了謀求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更多的主動權,外資在經營上已從過去單純的制造環節的參與向采購和服務環節兩頭滲透。
也有專家表示,中國的汽車服務市場因為人口多、潛力大、經濟強勁,成為外國資本關注的重點。從全球的汽車產業著眼,只有亞太地區既有成熟的市場(日本和韓國),也有發展中的市場(中國、印度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近幾年全球汽車市場的增量很大部分來自于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市場。
曾有不少人擔憂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但不少跨國公司所宣布的投資計劃都是要在幾年的時間中完成的,目前進駐中國汽車市場的外國資本并不算過度,而且投注在中國汽車服務業的資金更是有限,所以在未來的時間里,跨國資本進駐中國汽車服務業的熱情只會有增無減。
能否建立自主品牌
服務單一,規模有限,企業素質不高,惡性競爭,秩序混亂,市場機制和服務體系不完善。國內汽車服務市場“散兵游勇”式的狀況由來已久,國內廠商已經飽嘗苦果。面對國外品牌產生的巨大沖擊,對我國廠商而言,是否能夠建立自主品牌,如何建立自主品牌的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徐長明表示,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汽車服務品牌,主要是市場起步晚、不規范等原因。因此出現國際級的中國汽車服務品牌,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徐長明進一步解釋到,國外的汽車服務業的巨頭主要依靠兩項業務——租賃和連鎖快修,而租賃業務的成熟,要在私家車普及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現在國人租車是因為沒車,一般是剛考完駕照技癢難耐。這樣不但使租賃公司風險增加,而且客源也十分有限。等到私家車普及后,租賃汽車應該成為有車族們旅游、辦事或異地辦公的首選交通工具。
專家分析認為,國內汽車服務業如果明年還不能誕生出領跑者,形成強有力的連鎖經營,想在汽車市場淘金的國內企業,就很難出現樂觀局面了。
那么如何樹立自己的品牌。福特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走過100多年的滄桑,仍是汽車市場上強有力的競爭者。福特的成功與在汽車服務品牌投資的成功密不可分。它擁有世界最大的汽車信貸企業——福特信貸(Ford Financial)、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赫茲(Hertz)及汽車維修公司——Kwik-Fit。這些行業都與汽車行業相關,福特公司可以利用自己在汽車行業所有的資源、技術、信息、知識優勢開展業務。
汽車服務投資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在整車銷售利潤普遍趨薄的時候,對集團的資金流甚至起到了支撐性的作用,與此同時鞏固和提升了企業品牌的感召力。根據國際著名咨詢公司Interbrand的調查,僅“福特”品牌價值就為364億美元,位居汽車品牌價值榜首,名列全球所有品牌第七。
與跨國企業相比,國內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但大多是單兵作戰的“小作坊”型企業,具有現代化企業管理、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企業則為數不多。
我國的汽車服務貿易正逐步放開,國外品牌先進的服務理念、完善的服務措施勢必會對國內品牌服務產生巨大沖擊。事實上,一部分國內的商家已經意識到汽車服務市場的驚人利潤,只是缺乏理念的把握。
盡管中國汽車服務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專家分析說,中國本土汽車服務企業在建立網絡渠道,了解消費習慣、推廣服務文化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外資的國際標準化服務體系進入中國,很可能需要一個適應本地水土的過程。因此國內的汽車服務在現階段要抓緊進行觀念更新,樹立全方位服務、標準化服務和人性化服務的觀念,才能使國內企業在汽車后市場中占有較大的份額。
另外,加上業務上受到了政策的制約,這無疑給國內品牌的發展帶來了不少機會。以汽車金融為例,2004年10月,大眾、通用汽車金融公司相繼正式營業。在幾個月的市場磨合中,洋汽車金融公司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有些慵懶。跨國公司的老總們只能泰然自若地表示,我們在中國的汽車金融公司并不急于盈利。這對國內企業進入無疑是個好機會。
進入時,專家認為國內廠商應根據自身優勢,多選擇技術門檻低,而且可以獲得相當利潤的領域切入,如創維公司開始由家電向車載液晶顯示器、車載DVD多媒體影音系統等領域延伸;夏新也開始向車載電話領域拓展等等。
2005后新趨勢
品牌化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目前國內僅汽車維修正式在冊的企業就已達30萬家,汽車用品及服務方面,僅經營汽車美容的企業就有9000家左右。與跨國企業相比,國內企業雖然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但大多是單兵作戰的小作坊型企業,服務單一、規模有限、企業素質不高,而且惡性競爭、秩序混亂、市場機制和服務體系不完善。具有現代化企業管理、適應現代市場競爭的企業則為數不多。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服務已經被汽車廠商當成同質化競爭中的差異化武器,2005年以后全力提升服務滿意度、打造服務品牌已經成為共識。
專業化
張宇賢認為,2005年以后汽車服務業的發展呼喚專業化的公司的誕生。需要具有專業化經營的技術水平高,產品規格全,相對價格比較低的優勢企業的出現。
以汽車金融為例,我國還沒有自己的汽車金融品牌,而是憑網點、資金、人員優勢由銀行代理。張宇賢認為,當市場成熟后我國必然要出現專業的汽車金融公司。汽車行業有著高技術性的特點,銀行無法耗費巨大的精力了解每一個貸款的產業。從長期發展來看,銀行有著“晴天借傘,雨天收傘”的特點,但是汽車產業無論好壞都要發展下去,所以必然要求專業化的汽車金融公司出現。
規模化
汽車服務行業的規模化經營,也是2005年以后汽車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比如美國的保標快車養護系統,之所以聲名在外,是因為在美國本土就有1000家加盟店。
福特公司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謝尼克先生說,“中國以目前這樣分散的民族汽車工業,要想在全球汽車舞臺上達到預期目標會比登天還難。因為現在企業的規模太小。”
人性化
“商家應該改變原來的粗放式經營,力求精細,有針對性。”南開大學市場營銷系吳曉云教授表示,“消費者需要什么,汽車商家要了解并予以滿足,汽車經銷商要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人性化的服務,這種服務要讓顧客感覺到是可以掌握的、固定的、規范的。”
吳曉云認為,人性化已經成為2005年業界公認的趨勢,國際國內的廠商紛紛駐足人性化,可是如何才能人性化,如何讓人性化不致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這是值得國內汽車服務業長期思考的問題。
信息化
專家預測,2005年以后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汽車的電子化水平越來越高,市場潛力也會增大。因此汽車的保修越來越復雜,工人憑經驗判斷毛病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汽車的保修首先需要專門儀器進行檢測,專用設備進行調整,汽車修理所需要的產品數據也以電腦網絡、數據光盤的形式提供。汽車廠商和修理商也會提供網上咨詢,幫助用戶及時解決使用中的問題。
例如新興產業ITS是通過汽車和道路的IT化(裝備信息系統),使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運輸效率大幅提高。據富士Chimera調查報告顯示,2004年日本國內整個ITS市場為846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1億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未來車載設備市場將穩定增長,系統服務市場也將快速增長。
綜合性
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已經越來越成為發展潮流。該平臺是指整合全國范圍內各類汽車服務提供商和許多相關服務(包括汽車修理、緊急救援、美容、旅行、運輸、娛樂、停車、團購、保險和金融咨詢等)。
一站式服務作為一項便捷全面的汽車服務經營模式,既可以滿足方便廣大的車主用好車,對于商家來說,又可以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這一形式受到越來越多的商家和消費者的關注。專家預測2005年以后,一站式汽車服務模式將是國內汽車服務由單一服務向綜合性服務發展的一個趨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