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護理:汽車后市場維權難上難
汽車維修要學會自我保護要說汽車銷售行業離不開誠信經營,那么在汽車的后市場,“誠信”更成為汽修行業規范經營所呼喚的主題。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所公布的數據中,汽車服務后市場的相關投訴總在汽車投訴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投訴的問題也通常都集中在為什么越修毛病越多、費用越來越高,正常行駛里程反而越來越少等等。
北京市消協系統投訴登記顯示,汽車修理中送修一次的占39%,送修兩次的占13%,送修三次的占10%,送修四次的占4%,送修五次及以上的占34%。從中可以看出,目前汽車維修質量實在讓人難以恭維,而消費者能做的只是忍氣吞聲。對于因維修質量的不過關而額外付出的財力、精力與時間消耗成本就更是欲告無門了。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利益受到侵害時開始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但在汽車維修領域,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遲遲不到位,消費者缺乏規范的保護。而投訴還需要消費者搭上時間和財力自己去檢測舉證,導致消費者的維權之路總是坎坷難行而又無可奈何。
對此,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只能在呼吁汽車三包規定盡快出臺的同時,提醒人們在消費時學會用一些最基本的手段懂得分辨和自我保護。比如,修車養車盡量去特約服務站;完整保留維修保養的單據;盡可能購買與本車同一生產廠家所用同一型號之配件;重要部件損壞后,盡可能多走幾個店加以比較;別過分貪圖便宜或過分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盡可能掌握一些汽車機械性能常識、易發毛病特點和易損配件價格等。汽車美容貨比三家最明智近年來,隨著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的直線上升,汽車美容裝飾業也隨之興旺起來。而不可避免的,消費者對該行業價格虛高、技術缺陷、服務欺詐等問題的投訴量也與日俱增。
有關統計顯示,正規汽車裝飾美容的利潤一般在10%-15%,而一些街邊小店的利潤能達到100%以上。選擇汽車美容裝飾的消費者大多為剛購置第一輛車的私家車主,往往經驗不足,糊弄他們不是什么難事。由于當前國家對于這個行業的管理規范依舊沒有出臺,導致這個市場混亂不已。街邊的洗車店也堂而皇之的大打所謂“美容”旗號,用洗衣粉、洗滌靈等對車漆有酸、堿腐蝕作用的不合格產品作為清洗原料,原始、粗劣的施工充斥著汽車后市場的低端空間。而貼膜、封釉、座套、枕套、倒車雷達、汽車導航等汽車用品的價格水分就更讓人心里沒譜了。如此下去,消費者只能抱著能省則省的心態來保護自己,整個汽車美容裝飾行業也就沒有了生存的可能。所以,對消費者,有關部門提醒要確認資質,貨比三家。對行業內人士,只能希望他們把眼光放長遠些,不要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使整個行業止步不前。
“三分修、七分養”,這已逐漸成為廣大車主的共識。一個成熟的汽車市場中,汽車銷售的利潤占整個汽車鏈條利潤的20%,另有20%為零部件供應所獲得,而超過一半以上的利潤都要來自于汽車后市場。一個市場如果存在巨大的利潤空間,必然會誘惑眾多趨之若鶩的投資者。所以,只有盡快完善行業標準,提高行業自律來建立誠信體制,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消費,也才能使汽車后市場健康發展。
|
如果網友需要將本文轉載到論壇,請點擊下方按鈕復制代碼,再在“PCauto論壇”發貼框里粘貼即可,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大部分論壇,非常方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