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國產汽車產品須注明中文標識
隨著汽車市場保有量的增多,廠商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各種新車型也層出不窮,但在汽車合資企業推出的諸多車型中,卻不約而同地表現出相似特征:車身上能體現參與合作的中國企業名稱或標識寥寥無幾,中方在合資過程中一貫保持著“默默無聞”的態度,不少國產車的外部標識與進口車毫無差別。但截止到2006年5月1日,這種現象將從政策層面得以抑制并徹底消失,因為從2月1日起,《汽車外部標識管理辦法》正式開始實施,5月1日起,所有國產車外部必須有中文標識,否則禁止銷售。這意味著今后不管是自主品牌的汽車還是合資品牌的汽車,只有標有中文標識的車輛,才能在中國的道路上行駛。
汽車產業中,由于沒有自己核心的技術,中方一直都處于弱勢地位,而出臺政策的目的就是幫助中方依靠這種方式提升國產化品牌的影響,消費者對政策的贊成,或許可以說是給予合資企業的中方的同情和寬容。畢竟,中國汽車產業的尷尬局面是一直存在的,作為中國的消費者,也一直處于遠離自主品牌卻又“怒其不爭”的矛盾心情。
同情和寬容只是一種態度,有人評價:“支持中國的汽車產業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的心態,但現實情況是,國產汽車實在無法讓人心里踏實。所以支持歸支持,要落到行動上還真需要勇氣。”
所以,車屁股后加了戳之后,不外乎是對國產品牌的一種強調。消費者的期望,應被中國汽車企業轉化到對自由品牌的強化上,包括產品技術、服務質量、配套設施等方面,否則,消費者態度總有一天會發生變化,揭下所謂“中國制造”的標識將是遲早的事情。
|
如果網友需要將本文轉載到論壇,請點擊下方按鈕復制代碼,再在“PCauto論壇”發貼框里粘貼即可,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其它大部分論壇,非常方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