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雄心勃勃,它的計劃是為每一輛汽車都裝上一臺電腦。
一向胃口很好的微軟公司把觸角伸向汽車領域并不會令人驚訝。2007年1月6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公布了與微軟的結盟,雙方將共同開發一款稱為“Sync(同步)”的車載系統,利用無線和藍牙技術,汽車用戶可以撥打免提車載電話,或者通過無線傳輸信息,例如下載音樂和收發電子郵件等。
之后不久,福特便在底特律的北美國際汽車展上展出了帶有Sync系統的模樣,而本月初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2007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中,比爾·蓋茨也特意邀請了福特汽車公司的執行副總裁馬克·菲爾茨(Mark Fields)上臺參與演講。雙方對此次合作都熱情高漲。
這是一個充斥著電子和通訊系統的時代,汽車也已脫離當初那個僅擁有四個輪子和各種傳動部件的交通工具的樣子,逐漸演化成了一個更富人性化、娛樂化的移動信息平臺。于是,汽車電腦(AutoPC)的概念變得日益清晰。
事實上,汽車電腦還不同于現在所說的汽車電子,它不是汽車控制系統的一部分,而是服務于汽車這一移動空間的新一代計算平臺,除了能提供多媒體娛樂和導航功能外,還要完成無線上網、移動辦公以及人機互動等功能。
在此次的CES大展上,比爾·蓋茨在演講中描繪了微軟近十年來一直在傾力打造的聯網化生活方式:在家中、在路上,人們可以隨時獲得所需的數字媒體內容服務。顯然,意圖把微軟帝國從商業電腦領域延伸到消費電子和游戲領域的蓋茨,認為汽車是家庭領域的延伸,當然不肯把汽車電腦這塊領域丟棄。
不過在汽車電腦領域,微軟面臨的競爭遠比在個人電腦領域激烈得多。雖然微軟早在1995年就設立了汽車部門,但那時微軟的汽車業務仍屬于公司內部的“邊緣業務”,這一市場的增長速度也沒有預期的快。
現在已完全不同,源于音樂和視頻等娛樂業務的推動,汽車電腦開始進入了成長期,而看中這塊市場的眾多公司也迅速開始了行動。2005年9月,日本三大汽車生產商豐田、本田和NISSAN日產成立了一家非營利性集團,為汽車電子系統的操作軟件開發一個國際標準。而通用汽車推出的OnStar技術,也提供了許多與微軟開發的技術相似的功能,包括駕駛導向、無線電話和遠程汽車性能診斷等。另外,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也開發出了不同的汽車操作系統。
微軟這家以操作系統而聞名于世的公司則顯得更有底氣。2005年,微軟汽車部門的營銷經理就曾經說過,“汽車公司正在尋找一個標準平臺,要找的話,還有比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更好的嗎?”
福特與微軟推出的Sync系統將在“福克斯(Focus)”以及“福特500(Five Hundred)”上首發,林肯和墨丘利系列隨后也會裝上。這一新系統可以讓駕駛者通過語音指令撥打電話,并通過汽車音響聽取文字信息,還可以用語音指令或方向盤上的按鈕播放iPod和Zune等便攜設備、甚至是USB閃存內存放的音樂。
福特與微軟公司還表示,該系統的一大賣點是支持許多技術,包括若干尚未完成開發的產品。福特集團副總裁德里克·庫扎克(Derrick Kuzak)表示:“Sync代表現代駕駛人對互通的要求。它不只提供免手動的電話操作與iPod、Zune或MP3播放器連接,也是建立在一個可升級的平臺之上,只需升級軟件就能添加新功能。”
逐漸成熟的微軟正在學習如何更加謙遜的與人合作,以進入那些新興的領域。早有分析師指出,微軟在車載系統上能否成功,將取決于該公司是否愿意適應汽車文化。在汽車行業中,最為重要的是制造商的品牌,而非設備提供商的品牌。如果甘心做幕后英雄,也許這次微軟在汽車電腦操作系統中成功的機率將大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