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元器件需求攀升產品向更高級邁進
如今汽車業締造的產業鏈價值在飛速擴張。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的汽車產量達727.97萬輛,預計2007年汽車產銷量將超過830萬輛,2010年中國汽車總產量將達1100萬輛。“直線上升”的數字背后,帶來對汽車元器件如傳感器、繼電器、揚聲器等需求量絕對值的橫向擴展,汽車業已成為元器件業的另一掘金寶礦。未來隨著對汽車舒適化、智能化需求的增長及新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不斷升級,對汽車元器件的要求亦不斷提高。
汽車需求空間巨大
在汽車上用量最多的元器件無疑是傳感器,傳感器的數量和水平已成為衡量現代高級轎車控制系統水平的關鍵。當前,一輛國內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安裝了近百個傳感器,而豪華轎車上的傳感器數量多達兩百只。2005年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84.5億美元,2006汽車傳感器市場規模已超百億美元,速度與位置傳感器、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以及溫度傳感器的需求量將繼續擴大。
汽車繼電器是汽車零部件中一種重要的電子元器件,是僅次于汽車電子傳感器在汽車產品上應用最多的汽車電子元器件之一。目前汽車業已成為繼通信業之后的繼電器第二大應用領域市場,目前全球汽車繼電器的銷售額約占繼電器總銷售額的20%。廈門宏發電聲有限公司孫碧育表示,目前汽車繼電器用量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繼電器銷售額為42.2億美元,其中汽車繼電器銷售額為8.5億美元。預計2007年全球繼電器銷售額將達44億美元,其中汽車繼電器銷售額為8.9億美元,增幅4.71%。預計2010年世界汽車繼電器市場需求量將突破25億只。由此可見,汽車繼電器的發展空間非常巨大。
微特電機作為汽車上的另一關鍵零部件之一,每輛經濟型汽車配備微特電機30臺左右,高級轎車至少配備微特電機50臺以上,豪華型轎車配備微特電機近百臺。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微特電機與組件分會秘書長陳寶表示,隨著電子技術廣泛應用于汽車,微特電機在汽車上的應用會更加寬廣,如信息系統、導航系統、汽車音響、電視娛樂系統、車載通信系統等,其微特電機的應用數量也隨之增加。此外,諸如揚聲器、磁性元器件等元器件在汽車電子中應用亦十分廣泛。
技術要求更高
汽車已成為高科技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其需求差異化、多樣化的特征以及消費者對汽車更安全、更舒適、更智能的需求,對汽車元器件的要求相應走高。
中國電聲協會秘書長王潤禮表示,隨著車用音響的檔次越來越高,對車用揚聲器的技術性能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對汽車揚聲器的要求體現在:體積小、承受功率大、頻響寬、失真小、耐高溫潮濕、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為了使汽車揚聲器滿足以上的特殊要求,目前國內外汽車揚聲器廠家都在致力于改進和提高汽車揚聲器的技術性能,盡可能采用新設計、新工藝和新材料。
此外,汽車技術的不斷提升使得被應用的汽車傳感器品種在不斷豐富。同時,未來有新的汽車應用系統出現,都將催生新的汽車傳感器與之配套。比如汽車自動巡航系統,需要車速、測距雷達、扭矩、轉角位置、3D相機等多種傳感器來為其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新的混合動力汽車,可能會需要新的傳感器品種。
業內人士表示,傳感器未來新技術發展包括新的工藝,比如MEMS工藝,或者新的設計思路,比如熱膜式流量傳感器。最近一個比較新型的技術是磁阻式傳感器的引入,適用于速度傳感器。未來汽車傳感器技術總的發展趨勢是微型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
MEMS傳感器亦得到迅速發展。在中高檔汽車中,大約采用了25只~40只MEMS傳感器。水清木華分析師指出,MEMS傳感器的大規模應用不再局限于發動機燃燒控制和安全氣囊,在未來5年~7年內,包括發動機控制、自適應導航、安全系統在內的應用將為MEMS技術提供廣闊的市場。
在磁性元器件領域,中電元協會磁性材料與器件分會陳國華也表示,隨著汽車電子多功能化應用普及,在汽車電子配套的軟磁元器件將朝著高頻化、低損耗、耐高溫、抗干擾性強發展;永磁元器件朝著高磁能積、高矯頑力、高剩磁、寬溫度范圍等趨勢發展,市場將不斷擴大。
國內廠商應緊跟步伐
目前中國已成為汽車生產大國,全球主要汽車廠商均已在中國投資建廠。并且迫于成本壓力,大多數汽車廠商正在逐步推進進口零部件的本地化進程,這為中國汽車元器件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目前國內元器件廠商正積極應對,并在某些領域取得一定的突破,但在一些關鍵的應用領域尚存“缺口”。
目前汽車傳感器仍是西門子VDO、博世、Honeywell等國際零部件廠商的天下,國內汽車傳感器尚未形成獨立的產業,仍然依附于汽車儀表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現有最高水平的汽車傳感器產品比國外同類產品落后10多年,每年要進口50萬套以上的高性能汽車傳感器。而伴隨著國內汽車產量的迅速增長,今后幾年國內汽車工業對傳感器及其配套變送器和儀表的需求亦將大大增加。因而實現汽車傳感器的國產化勢在必行。
而在汽車繼電器領域,目前國內汽車繼電器生產廠商達100余家,并且大都仍以多品種、小批量的生產格局為主。除廈門宏發、上海滬工、貴州天義等少數企業逐步實現規模化、自動化生產外,其他企業仍然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較低。目前,國內汽車繼電器廠商應加緊“補課”,不斷提高自動化程度,加快提升自身實力。
我們看到,國內元器件企業的前進步履正在加快。今后,中國汽車元器件企業應加大高新技術產品的開發力度,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不斷提升競爭力,使國內元器件企業在汽車舞臺上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n10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