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汽車維修業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表明,2006年全國各級消費者協會受理的汽車類投訴同比上升了15.9%,在所有投訴中增幅位列第三,汽車維修又是投訴中的重點,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車主面對汽修行業的不規范,在修車時出現的問題一直苦不堪言。值得欣慰的是,北京市運輸管理局汽車維修管理處和北京市工商局共同推出的《汽車修理合同》(范本)(以下簡稱《合同》)從上周開始,正在征求意見當中。
盡管具體什么時候能實施還是個未知數,但該《合同》出現之后,會對現在的汽修市場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汽修市場將重新整合,而車主在維修中所擔憂的糾紛也明確了處理方法。
零配件更換將更透明
車主王先生每次去汽車修理廠都會產生疑惑,不僅不清楚更換的是哪種零配件,是真是假無法辨別,而且被更換掉的零配件也不知去向。
本次汽車維修合同征求意見稿中,對汽修零配件問題有了明確的約定,修理廠不得使用假冒偽劣零配件維修汽車,如果因為修理廠提供的零配件造成維修質量問題的,修理廠應承擔賠償責任。
而張先生每次擔心的維修中換下的零配件、總成,也被合同明確規定,竣工交車時應交給車主自行處理。
有汽修專家認為,目前零配件市場混亂一直是汽修行業的通病,而合同的出臺對汽車零配件市場也起到了規范的作用,消費者在修車時將更加放心。
維修質量誰說了算
“維修診斷不明多次返工,修車沒有憑證,可能修過車的有車族都趕上過。”車主譚女士說,“維修質量出現問題,使處于弱勢地位的車主一直無從說理”。
據了解,《合同》將與已于3個月前推出的“汽修合格證”一并配套使用。因此,汽車修理完工后,修理廠必須簽發《竣工出廠合格證》,否則不得交付使用,送修的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有權拒絕交費或接車。如果修理廠未按規定出具正規結算票據、維修結算清單或工時費和材料費填寫不清的,消費者也有權拒絕支付維修費用。
根據規定,在質量保證期內,因為維修質量原因造成機動車無法正常使用,且在3日內不能或者無法提供因非維修原因而造成機動車無法使用的相關證據的,機動車維修企業應當及時無償返修,做好車輛返修記錄,不能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
另外,在質量保證期內,機動車因同一故障或維修項目經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機動車維修企業應當負責聯系其他機動車維修企業,并承擔相應修理費用。
約束威懾非正規店
盡管目前國內的一些品牌的銷售服務店對汽修都實施了正規化的標準,但據記者了解,目前許多綜合汽修店幾乎沒有汽修合同。
此次合同征求意見,將汽修企業過去經常與車主發生糾紛的內容,用白紙黑字的形式明明白白地寫在紙上,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對于無證無照經營現象,也將起到一種很好的威懾作用。
汽修專家稱,即將出臺的合同將約束不規范經營的修理廠或小規模的路邊店。相比之下,一些正規的汽車修理企業的管理一直比較規范,甚至原先制定的汽修合同標準高于即將推出的汽車修理合同范本標準,這些企業也將在新合同出臺后受益。
車主渴望監管加強
對于即將出臺的《合同》,雖說不少車主表示寄予厚望,認為從零配件的選購到最終修理,都有明確的標準,規范了企業的服務,使今后的維修糾紛處理有了依據。但是,在處罰力度上明顯還不夠嚴厲。
一位車主表示,盡管細節條款中約定,動用在修或待修的汽車,須要照價賠償油料等直接損失,然而,車主如何能判斷修理廠動車舉證困難,而且對只照價賠償油料等直接損失,也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不少車主呼吁,工商與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力度,合同的實施還需有關部門配合,先規范好那些無證經營的場所,同時,渴望在合同細節上加強處罰力度,使之真正成為廣大車主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