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貼潮流的品牌轉型 smart精靈#1配置解讀
如果遮住這輛新車的logo,或許讓人真認不出眼前的SUV就是smart的最新成員,畢竟它的變革實在太大了。印象中的smart可愛得猶如玩具車般小巧,雙門版2695mm的長度無論現身何處都非常扎眼,哪怕是四門版的smart forfour也僅3.5米不到。但這次smart精靈#1(詢底價|查參配)狠心把過往熟悉的smart元素全部砍掉,一切重頭再來,全車造型大量采用曲面來營造雕塑感的視覺效果,時髦的前后貫穿式大燈、懸浮式車頂以及EV味濃郁低風阻輪轂......處處皆體現了中德設計團隊的靈感激蕩。唯一不變的,大概是身上的玩樂風味和摩登靈巧。
奔馳的設計團隊為smart精靈#1注入全新的設計哲學——"感性·靈銳",強調"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簡約風格,因此新車出來的效果并沒有近年常見的新車那般繁雜,而是渾身被簡潔、干凈的線條包裹起來,讓新車結合了現代感和圓潤可愛的風格。
(對比去年發布的概念車版本,可見其設計完成度已經很高,并沒有太多夸張的元素和天馬行空的想法,因此量產版也得以繼承前者90%的神韻)
在概念車上,smart精靈#1的梯形"大嘴"布滿LED小燈,能通過環車身智能音樂燈語系統和車載音樂進行互動,呈現"律動光語"特效,而量產版也繼承了這些亮點,變成“smart燈光秀”,兩側還增加了縱向的導風槽。不過,里面隱藏了AGS主動進氣格柵,可改變進氣格柵得開閉來控制進氣量及風阻。另外,貫穿前臉的LED矩陣大燈帶為兩側Y字形設計,除了少了些復雜的三角花紋裝飾之外,其余均繼承了概念車的設計。
由于smart已經從當年的小可愛晉身成SUV了,為了保持smart原有的小巧感,設計團隊賦予新車超短前后懸布局和大尺寸輪轂,從A柱到D柱也弄得非常陡直,頗有幾分MINI的神韻,因此車身側面來得緊湊靈巧,既突出了呆萌感,也便于為乘員挖掘更多空間。
(近乎全封閉式的低風阻式造型是電動車時代慣用的處理手法,放在可愛的smart身上也毫無違和感)
smart精靈#1的設計又怎能不玩些花樣?它的環形車頂造型堪稱精彩一筆,整個外殼來到D柱位置的時候并不與側窗線下沿連接,而是把線條回收起來繼續往后擋風玻璃上勾勒,使得車頂看上去就像戰士頭盔般鑲嵌上去,視覺上充滿懸浮感和立體感。
(D柱上貼上巨大而醒目的smart品牌LOGO,一來避免這塊空地太無聊,二來也能提醒過往路人:我是一輛smart)
尾部設計同樣忠于概念車,內凹的尾門曲線干脆利落,貫穿式尾燈的形狀與頭燈相呼應,相信設計靈感還受到了奔馳EQ系列的影響,而略顯方正愣直的線條令小編莫名想起奔馳GLB。另外,為了凸顯幾分SUV的粗獷感,在車身側面呈現上升狀態的下腰線、前后保險杠等地方都嵌上銀灰色或黃銅色的護板,雖然你我都知道這個小可愛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和“越野”不怎么沾邊,但至少精致度又提高了幾分,也算契合都市小車的定位。
(牛油刀形狀的兩側尾燈呼應了設計主題,亮起時會發現LED燈帶中蘊藏璀璨光影細節,設計師在造型上注入的小心思可見一斑)
如果只講smart精靈#1有多“強壯”,可能各位還未能有概念,通過數據對比或會更直觀。smart歷史上最修長的車型為2004年的初代smart forfour,其長度為3752mm,但精靈#1的長寬高已經達到4270X1822X1636mm,不單只一舉超越所有前輩,其寬度甚至可以比肩奔馳C級(1820mm)!當然,身材的膨脹也會給車廂帶來益處,新車的駕乘空間也并非老款smart fofour能夠比擬。
為了融入數字化潮流,精靈#1的車廂布局和與概念車基本相同,豐富而又亮眼的材質已經完全撇脫老smart簡陋感。內飾把大量按鍵移走,大部分功能被集成在12.8英寸的3D觸控屏之內。另外,為了烘托“輕奢風”的主題風格,設計師還把64色氛圍燈游走貫穿于車內各處(帶有20檔亮度可調),就連出風口這些細節也不例外,這些做法估計是師承奔馳的裝潢手段。
新車搭載了“靈感星球”smart OS全場景數字生態車機系統(支持微信),采用源于游戲界的“Low Poly”幾何折線設計風格。此外,靈感星球上還有一只隨時待命的小狐貍,它是用戶的精靈助手Avatar,可通過AI人工智能技術,快速學習并適應用戶的語音習慣。 此外,smart更打造了以APP、車機系統為核心觸點的一系列數字化生態服務,用戶通過專屬smart ID便能無縫體驗smart數字世界。同時,全新smart精靈#1配備了“全場景密友自定義功能”。用戶只需通過在“smart汽車”APP上提前DIY場景和功能配置。
廠方宣稱,為了詮釋“軟件定義汽車”理念,smart精靈#1其配備的高集成、高性能算力架構,全系配備了高通驍龍 8155智能座艙芯片,該芯片采用7納米制程工藝、8核CPU處理器,帶來強大的OTA動態實時更新功能,整車超過75%的ECU電子控制單元都可實現遠程持續升級 。
新車提供了HUD抬頭顯示,其液晶儀表盤為造型獨特的9.2英寸細長條狀設計,UI布局清爽簡潔,品味在線,不過由于尺寸過于小巧,這塊小屏幕是否方便駕駛者讀取行車信息,仍有待考究。
(車廂各處細節材質、配置和做工都頗為考究,符合其豪華精致的品牌背景,如果說坐進老smart還需要令人糾結一番買不買,那么新款完全可以令人打消疑慮。)
(smart精靈#1的beats音響系統擁有13個揚聲器,功率高達640W,采用Fresh Air Woofer Tech量身打造)
作為一款五門掀背SUV,新車在座椅布局方面肯定更能兼顧實用性,第二排座椅支持四六分割,并且可前后滑動、放平,前行李箱為15L,可放充電線纜,而后行李箱在座椅不同狀態的情況下可實現323L至986L的儲物空間。另外還提供了面積巨大的全景天窗,進一步釋放開揚感。
除此之外,前排座椅支持6向電動調節、4向電動腰托調節,提供貼合身形的舒適乘坐體驗。熱泵空調、雙區自動恒溫空調、多向調節、通風/加熱座椅等配置,還有手機無線充電、腳踢式電動尾門、3.3千瓦反向充電等功能配置,細節非常體貼。
smart精靈#1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其基于浩瀚SEA架構打造,在 CLTC工況下,續航里程達560km。新車永磁同步電機被安放在后橋上,最高功率200kW,峰值扭矩343N·m,最高車速180km/h。其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 6.7s。新車搭載了66kWh的三元鋰電池組,在直流超充模式下(150千瓦,380安培),僅需不到30分鐘便可將電量由10%增至80%。
(浩瀚SEA架構)
在新車開發之時,廠方將測試車置于氣溫接近零下40度的內蒙古牙克石冬季試驗場,用以考驗電池溫控系統和抗寒性能。在低溫情況下,該系統可預加熱電池,確保其處于最佳工況,從而提升充電及輸出效率。通過smart汽車APP或車機系統,駕乘者可預設出行時間,smart精靈#1可據此智能啟動電池加熱。
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smart精靈#1搭載了smart Pilot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高配的Premium版擁有23個高精度感知硬件(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4個環視攝像頭、1個前視攝像頭、1個座艙攝像頭)和可實現23項(包括L2+級別)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包括車道緊急保持輔助(高級)(ELKA Plus)、車道偏離預警(LDW)、車道保持輔助(LKA)、變道輔助 (LCA)等等。
從目前釋出的兩個配置來看,smart精靈#1在智能化、互聯深度和個性化程度上都給出了足夠豐富的自定義選項,而且未來還會正式發布更多車型和具體配置選項,這些都令人相當期待。而19-23萬的預售價,競爭對手當然會直指MINI,兩者同樣有奔馳寶馬作為品牌背書,也是走高價精致路線,不過,MINI多年來經營良好,無論是產品矩陣的廣度、用戶社群的建設等都做得成熟且有聲有色。雖然smart精靈#1在產品打造誠意不少,既有奔馳把控設計調性,產品力也緊貼潮流,但畢竟是品牌的一次巨變,要再次說服消費者投向全新的smart陣營,或者真要加把勁才行。據悉,未來的smart車還會用直營方式進行銷售,意味著門店建設、車主活動和各項宣傳都能有更廣的自由度,茁壯成長之后的smart電動車將來會給大家帶來哪些新玩法?實在令人期待。(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楊嘉臻)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