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舊車市場的人,有著急買車的,還有閑逛的;有非常懂車的,也有尚不能正確識別零件的。總之,來到這里的人,買舊車是唯一目的,圖的就是價格便宜。無論是著急買車還是不著急,對車況懂還是不懂,無非就是“早買和晚買”的區別罷了。
記者經過調查、了解,對眾多購車者進行了心理分析,并將之分類。如果您正準備買舊車,不妨看看自己屬于其中哪一類呢?在逛舊車市場時,是否也有同樣的心態呢?
第一類 懂車,不急
懂車人愿意買舊車,自己會拾掇,挑好了便“車適應人了”。如果此時并不著急,他多以逛為主,甚至從早上一直逛到下午。一開始只是自己看,不和舊車商家交流。他們的目的性非常明確,只圍繞兩、三個品牌轉悠,如捷達、富康、夏利等。逛了半天,對車市有了大概的了解,經過仔細篩選、計算著性價比,最終鎖定“目標”。
之后他會詢問舊車商家一些問題,主要問:這車能便宜多少?舊車商家便反問:您打算多少錢買呀?——拉鋸戰就此展開。當然,懂車人會指出車輛存在的瑕疵、機械的優劣等,儼然一副專家派頭,專業術語、維修方法和價格都了如指掌,談得頭頭是道。但是如是言語中透出買車的漫不經心,顯得并不著急,舊車商家多是不會說出底價的。
專家點評:懂車人多是經驗豐富,認為買新車賠得太厲害,而且技術、質量未必過硬,想憑借自己多年的經驗,買更為劃算的二手車。這類用戶很容易買到性價比高的車,就是購車節奏有些拖沓。
第二類 懂車急
著急買車又非常懂車的用戶,逛的時間很有限,他們通常會帶上現金或存折到舊車市場。鎖定目標二手車后,圍著它徹頭徹尾的看,恨不得鉆到車底下看個究竟,挑選時間往往很長。通常他們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斷,對于舊車商家的話多持參考態度。懂車人會主動指出車況的好壞,而且非常專業。這時,舊車商家發現他是個“懂車人”,又是個“實買主”,不會再持敷衍態度,主動告訴他車輛瑕疵,更重要的是與“行家”趕快切入主題:多少錢能成交。
雖然是懂車人,但因為逛市場少,對價格不甚了解,通常他們的說話聲音很“沖”,畢竟是幾萬元的交易,總要體會一下“上帝”的感覺:您能便宜多少!您最低多少錢能賣吧!此時舊車商家會在銷售底價以上迂回,懂車人也不含糊,“就4萬,不賣我就走!”舊車商家也是堅守陣地,討價還價會持續30分鐘左右。最終,這類交易大多會達成,價格的高低取決于懂車人是否了解“舊車行情”。
專家點評:懂車人不會“看走眼”,可以買到一輛車況很好的二手車。由于比較著急買,這類用戶容易買到略高于銷售行情價的二手車。但只要車況好,手續全,能順利過戶,還是值得他們欣慰的。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