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全程性價比”的概念突然成為
廠商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個涵蓋了“從買車到汽車報廢”全程價格的新說法,自然吸引了消費者的視線,也讓我們開始理性地看待汽車———這個消耗品的使用成本。
所謂“全程性價比”,指的是產品質量、產品價格、服務質量和服務價格的綜合價格。在國內首先提出這個說法的,大概是
南京菲亞特,當時,其在國內率先大幅度降低零配件價格,而把全程價格作為一個賣點來宣傳。此后,陸續有其他一些企業在售后服務等方面大做文章,“全程性價比”的說法也就逐漸被喊了出來。
不過,與其他好的概念一樣,“全程性價比”在被廠家廣泛使用的同時,也逐漸被叫得“濫”了。一些牽強的套用,正在把這個概念變成格式化的噱頭。
說到底,“全程性價比”只是個“全程服務”的概念,盡管其中也涵蓋了油耗等使用成本的問題。既然是服務,就應該先有為用戶服務的意識,設身處地的為用戶著想,才可能有意義。在價格上,也應該做到讓用戶“買得經濟、用得經濟、修得經濟”。
另外,還有一些把“全程性價比”掛在嘴邊的廠家,其目的是給車價本身的虛高找個托詞。
當然,不要只把“全程性價比”當成噱頭,這樣的說法并不是否定廠家的做法,相反,對于切實降低使用、服務費用的廠家是非常感激的。而且,這些企業對于促進汽車廠家關注服務也的確起到了積極作用。最近,就又有
海南馬自達等企業加入了降低零配件價格的行列,
上海通用也延長了
凱迪拉克的保修周期。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認為,直接降價更有利于拉動車市。上周,就有
歐藍德、
索納塔等車型優惠促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