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單位: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思龍企業發展顧問有限公司、深圳萬龍騰市場研究咨詢有限公司
調查對象:已有私車的車主和計劃在5年內購車的潛在消費者
調查時間:2004年11月4日至12月4日
調查方式:攔截式訪問,發出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01份
(注:因采用攔截式訪問,此研究結果僅供參考,并不能據此推斷全市汽車消費者的消費狀況及市場認知狀況。)
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世界著名汽車廠商接踵而至,汽車價格逼近消費者的心理底線,汽車已經被許多人許多家庭列入了采購單。未來5年之內,究竟哪些人將會成為汽車廠商們爭奪的潛在消費者?
“新青年”最想買車
誰最想買車?調查顯示,30歲以下的男性是汽車消費最主要的潛在消費者。
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的性別構成以男性為主,占91.9%,女性占8.1%。這個結果并不出人意料。對已經手握方向盤的私家車車主性別調查同樣顯示,男性駕駛者以88.5%的比例占據了絕對優勢,女性駕駛者僅占11.5%的比例。兩相比照一看,可見“汽車之于男人,如同衣服之于女人”。
計劃在5年內購車的潛在消費者主要集中在30歲以下年齡段,這一年齡段占62.9%;其次才是30-39歲,占27.6%;40-49歲占8.6%;50-59歲占0.9%。隨著年齡增長,購車潛在消費者比例不斷下降,和現有私家車主集在30-49歲年齡段相比,潛在消費者年齡段下降到30歲以下,購車一族年輕化趨勢十分明顯。
30歲以下的“新青年”大多成長在市場經濟背景中,對于現代文明和物質享受的熟悉和熱愛超過上一輩,他們消費觀念和前輩們截然不同,敢于花錢、樂于花錢是他們的標簽。越來越低的購車門檻,更是給了他們足夠的購車理由。
這些“新青年”沒有太多的家庭負擔,正處于購買力和消費需求同樣旺盛的時候,他們購買汽車的意愿最強烈。對于他們而言,汽車的作用不僅只是商務應酬、上下班這么簡單的用途,汽車更是休閑娛樂的重要道具,象征著更高的生活品質。
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催促著他們盡早享受汽車生活。他們即將成為汽車消費的主力軍。
高學歷者最踴躍
對潛在消費者的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以受過高等教育者居多,其中大專學歷者最多,占36.7%;其次是大學本科,占34.4%;研究生以上占6.3%。總體來看,共有77.4%的潛在消費者是大專以上學歷,中專、技校、高中及以下學歷的潛在消費者只占22.6%。
高學歷者對于汽車的認知度較高,接受新事物的興趣和能力都很高。他們和時代進步的步調基本一致,在中國進入汽車消費時期的同時,他們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汽車,了解汽車文化,并且開始接受這種新的生活方式。
他們講究生活質量,因為受過良好教育,他們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敢于通過貸款的方式購買大宗的消費品。對于汽車經銷商來說,真正具備購買能力、對汽車認知度較高的具有較高學歷的年輕人,將會是他們下一階段的目標人群。
針對有車一族調查顯示,私家車主的學歷是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的占到35%,潛在消費者和有車族相比,中專、高中以下學歷的人群的比例下降了12.4個百分點。這預示著,購車人群的受教育水平將會越來越高,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于購車的愿望更加強烈。
隨著社會發展,接受教育水平越高的青年人,進入社會的起點也相對更高,在這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有車一族相對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消費選擇;此外,高起點、高收入也讓他們更早積累一定的經濟實力,盡早實現購車愿望。
欲購車者收入豐
買車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絕對還是家庭的“大宗消費品”,“新青年”成為汽車消費主力,自然也不會把經濟實力這個現實因素拋到腦后。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個人月收入平均水平較高,為3500元左右。
接受調查的訪問對象中,潛在消費者個人月收入水平分布不太集中,月收入從1500元-10000萬元的都有,但是平均水平較高,達到了3456元。
數據顯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占13.6%;1500-1999元占18.6%;2000-2999元占22.6%;3000-3999元占19.0%;4000-4999元占12.2%;5000-8000元占6.3%;8000-9999元占2.7%;1萬元以上占5.0%。
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在5年內買車并不只是美好的愿望,他們收入水平不低,從他們的年齡來看,隨著事業發展,大多數人收入會持續增長。基于此,他們的購車計劃是在對自己的收入有著合理估算之后,得出的可行方案。
和有車一族月收入主要在5000元以上的水平相比,潛在消費者3456元的平均月收入似乎有些偏低,但是,隨著汽車價格的下調,以及更多經濟型汽車的問世,足以消解這一收入上的差距,讓他們順利地成為有車一族。
普通職員接棒汽車消費
此次調查顯示,潛在消費者在單位是中層管理人士和一般職員所占比例最高,分別達到21.4%、20.1%;其余依次為專業技術人士占14.5%,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主占11.4%,自由職業者占10.9%,機關干部公務員/事業單位職工占8.2%,普通白領人士5.9%,企業高層管理人士占5.5%,其他占2.3%。
針對有車族職業層次的調查顯示,私家車車主屬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私營企業主的占50%的比例,一般職員只占到6.0%。
通過對已有車人群和潛在消費者的職業層次兩組數據相對比,不難發現,私車消費人群的職業層次正在從現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私營企業主轉移到中層管理人員和一般職員,一般職員中擁有私車數量比例也可能會由現在的6.0%增長到將來的20.1%。
潛在消費者的職業層次變化傳遞的信息是,汽車消費國民時代正在來到,買車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汽車正在從少數人擁有的奢侈品成為更多普通家庭的一般交通工具。
調查還顯示,潛在消費者所屬行業較為分散,生產、銷售、服務三位一體單位所占比例相對較高,占37.7%;其余依次為:科學文化教育服務部門(衛生、科研、教育、體育、文化、媒體、福利)占15.5%,流通部門(餐飲、批發零售、倉儲運輸、交通、郵電通信)占12.3%,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包括金融、保險、旅游、房地產業等)占11.8%,為社會公共服務的部門(黨政機產、社會團體、軍隊警察等)占8.6%,生產制造業(包括加工業)占6.8%,從事采掘、電力、煤及水的生產供應及建筑行業的占5.5%,其他占1.8%。
不同行業的人,都有計劃有能力在近5年內購車,說明是否有能力消費汽車與職業并沒有必然聯系,行業差異帶來的薪資、收入的差異對于是否能夠買車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這也預示汽車的普及時代將不會太遠,因為汽車消費門檻不斷降低,更多人將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