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訴求解套持幣待購
2004年,中國汽車召回制度的出臺,讓消費者初嘗“國民待遇”,在汽車消費方面與國際接了一次軌。這在中國消費者心里是一次質的飛躍。但,太多的消極因素仍然困擾著中國的車主們:車價過高,微車限行,配置縮水,二手車市場混亂,交不完的雜費,停車場緊缺,交通擁堵……我們不能將這些問題一股腦地交給2005年,但我們期盼著這些問題在2005年能夠讓消費者看到解決的希望。
牽一發而動全身。本已錯綜復雜的汽車消費環境,再加上比較濃重的地方保護色彩,讓許多車主心煩意亂,更阻止了不少潛在車主的購車行為。“持幣待購”,作為讓2004年車市增幅銳減的因素之一,其成因就離不開消費環境的無法改善。
就在2004年的最后兩天,“汽車三包”征求意見稿出臺,讓消費者又舒了口氣,給2004年的消費環境劃上了一個閃亮的句號。樂觀的消費者預計,2005年可能是汽車消費環境的改善年。理由是,國家有關部門既然鼓勵汽車走進家庭,就一定會出臺有利于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尤其是拉動汽車銷量的提升,而不會讓各大汽車廠愁眉苦臉。
2005年,你能讓一直向往享受汽車生活的樂觀者如愿、悲觀者回頭嗎?
1 車價到位
平心而論,2004年國內車價的下跌已經相當可觀,據說車價平均達到15%左右的跌幅。應該說和以往相比,現在的車價已經讓不少想買車的朋友怦然心動。但只要和國際車價相比,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雖然經歷了多次幅度不小的降價,但絕大多數車型的價格并不如廣告宣傳中所宣稱的那樣“提前與世界接軌”,事實上對于大多數車型,消費者還是要花上比國際市場多30%甚至更多的價錢才能把新車請回家,車價還是有虛高的嫌疑。
去年的車價跳水是伴隨著車市不振而來的。作為消費者,我們當然希望國內車市風生水起、靚車云集,能在一個選擇面更廣也更健康的市場里消費。只是想提醒一下各大汽車廠商,等車市一掃陰霾之時,也千萬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車好賣了定價也得考慮老百姓的承受能力,畢竟車價與國際接軌才是國內車市近期的目標之一。
而長遠來看,汽車生產企業在逐漸掌握了汽車所有核心技術之后,所謂的國際市場價格標準就失去了標桿作用。以國內廉價的生產成本來看,國內家電業的現狀也就預示了汽車產業的明天,但我們現在只能期盼今年車價繼續回落,不是因為惡性競爭,不是因為“消化庫存”,而只是因為汽車企業理性的回歸。
2 規范二手車
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我國二手車市場隨之不斷擴大。來自商務部的信息顯示,去年上半年我國累計交易各種二手車64.7萬輛,同比增長33.1%,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新車交易增長24.15%的幅度,高出近9個百分點。但在這風風火火的場面背后,卻隱藏著相當多的不規范和法規的缺失,不少消費者在購買了二手車之后面臨無法過戶、維修困難甚至誤買到盜搶車等系列問題,但又缺乏相關法規的支持,嚴重挫傷人們購買二手車的熱情和信心。
據統計,前年美國新車的總銷量為1670萬輛,而二手車銷量高達4300萬輛,是新車的2倍多。如此紅火的二手車市場有賴市場和法規的完善。好在從去年9月份開始,國內幾家主流汽車企業開始涉足二手車業務,除舊車置換外,還包括二手車認證。業務流程包括,消費者把二手車置換給特許經銷商,經過車輛檢測鑒定后,評估出價格,消費者再選定新車,補足差價即可。置換下來的二手車,經過120項檢測后維修,然后銷售,而且新買家還可得到6個月或1萬公里的售后質量保證。
另據了解,我國今年將出臺《二手車交易管理辦法》,相信人們消費二手車的熱情將更加高漲。
4 微車解禁
多年以來,國內不少大中城市以微型汽車環保、安全不達標、影響都市形象為由,對微型汽車采取種種歧視性限制政策,且對微型汽車的禁限有向中小城市蔓延和日益擴大之勢。例如,自2001年8月起,廣州市停止給1.0升排量(包括1.0升)以下的小汽車上牌,已上牌照的微型小汽車必須在指定路段內行駛。
應該說,在前些年面的滿街跑的時候推出這些禁限措施,是有一定道理并且也取得了成效的。不過時至今日,面的再也不是國產微型車的主流產品,各式各樣外形新穎、安全舒適并且排放水平也完全不比大轎車差的微型轎車,紛紛走下了流水線。此時再以不夠安全或是排放不夠清潔為由,去限制微型車的發展就顯得與時代脫節了,畢竟在發達的西方國家排量不夠1.0升的小轎車一樣滿大街地跑,并且可以享受更低的購車稅。因為在技術含量相同的前提下,小排量則意味著更好的排放水平。
國內的情況也基本同步,新一代裝載先進發動機的微型轎車已經全面達到國家標準,而價格則容易讓人接受。對于大多數買車只是為了上下班代步的人群而言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此時能夠解除對微型車的禁限,則更多人可以享受有車生活的便利。
5 配置接軌
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進步和成熟,越來越多的新車涌入國內,不少車型的宣傳材料中都特別標注該車“與國際完全同步”。而在國際上也面世不久的背景,著實也讓消費者過了把國際同步的癮,只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是,宣傳材料中強調的“本車已根據中國路況進行了適應性調整”這意味著什么:關乎被動安全的原車側氣囊被取消了,關乎主動安全的ESP、TCS也沒有了,而關乎面子和賣相的真皮座椅以及桃木內飾等配備卻成為了宣傳的重點,并強調在國外這都屬于頂級配置云云。
國內的汽車消費觀念有時還相當幼稚,絕大多數消費者的關注點還停留在肉眼能直接看見的地方。討中國消費者的歡喜原本沒錯,但為了獲得這樣一輛“極盡豪華”的車,卻在安全設施上暗打折扣,說難聽點便是蔑視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在這樣的基礎上,去標榜世界同步或是價格與世界接軌更是沒有道理,因為此縮水車已非彼車,外觀雖已與國際同步,豪華配置如真皮座椅、DVD播放器等更是超越了國外同型車,但代表汽車真正技術水準的動力裝置和安全配備卻還停留在國際十多年前的水平,這能算是國際同步車型嗎?
再省也不能省安全。真希望汽車生產企業在大肆宣傳自己的國際同步車型時,也可以坦蕩地強調該車的配置同樣已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