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1~4月北京市汽車銷售量為18萬輛,其中新車12萬多輛,二手車5萬多輛。市場人士估計,今年北京汽車銷售量總體應該能超過50萬輛,預計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局面。北亞車市商務中心且小鋼表示,北京車市比其他地區車市提早幾年進入飽和期,換而言之,京城車市的黃金期已經提前結束了。
京城車市“早熟”
“其他地區的汽車市場至少比北京要滯后4~5年。”亞市總經理蘇暉謹慎地說,“這個滯后不是表現在市場建立的時間或銷售的數字上,而是一個認知度的問題。”
據蘇暉介紹,現在全國共有各種汽車市場510家左右,平均每一個大中城市有4~5家汽車市場,而在北京這個數字一度達到13家之多,早已處于過剩狀態了。相對于京城車市目前的不溫不火,其他地區汽車市場的人氣明顯更加興旺,比如說成都西部汽車城、西安汽車自選市場等。
北亞車市商務中心且小鋼表示,全國汽車銷售的主力軍最終是那些中小型的2、3級城市,前期則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來承擔,現在已經處于交替的階段。去年北京市的轎車銷量為30萬輛,約占全國轎車總銷量的八分之一。而今年全國的銷售預期是500萬輛左右,北京市的預計銷量所占比例將下降到10%左右。
廠家依賴度降低
下降的當然不只是市場總的銷量,各大汽車廠家對北京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必然會下降。
記者得到的一份各大汽車品牌在京實際上牌數就能確切地反映這一變化。2003年北京的新車上牌數為25萬輛,而到了去年這個數字僅有18萬輛,減少了近三成。以一汽集團旗下一知名品牌為例,2003年該品牌在北京的新車上牌數為4.2萬輛,到了2004年這個數字銳減到2.6萬輛,而今年第一季度該品牌的上牌數僅為5400輛,按此估計今年該品牌在北京的上牌數還將繼續下降。
一位熟知汽車銷售的人士表示,無論從整體上還是從單一品牌來看,北京市場汽車銷量下降都是必然的,F在全市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240萬~260萬輛,私車占有率達到每百人11輛,而北京市的用車環境已經不容樂觀,無論是不夠用的停車場地,還是擁擠的道路交通狀況,都間接反映了北京汽車市場的飽和程度。
區域銷售割肉
用車環境并不是讓京城車市發展停滯的唯一原因,部分廠家今年開始實施的區域銷售政策是另一把揮向車市的屠刀。以前北京的車可以拿到外地去賣,也可以把外地經銷商的車“借”到北京來銷售。部分汽車廠家認為這種“串貨”行為會直接導致當地汽車價格體系崩潰,不利于廠家對經銷商的管理,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車輛在享受售后服務方面也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廣本、奧迪、北京現代不把車賣給外地消費者,最終他們會吃苦頭的!碧K暉激動地點出這些廠家的名字。接著他表示所謂的區域銷售政策,其實是消費中的“霸王條款”!捌囈彩瞧胀ㄏM品,汽車不是原子彈,為什么要這樣小心翼翼地賣?”蘇暉再次丟出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質疑。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經銷商表示,廠家執行的區域銷售政策讓他們今年損失了近三分之一的銷量,導致他們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從約13%掉落到10%以內。這樣嚴重的損失讓經銷商痛心疾首,但是廠家的高額罰金讓他們只能乖乖低頭。如此一來,原本屬于北京的消費量被廠家強行轉移到北京周邊地區,比如山西、河北、內蒙古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