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車展重磅車底盤還能這樣的操作
奔馳新款C級最大亮點是換全新的1.5T發動機,以及外觀內飾的細節變化。C級整體底盤平整度較高,前后都采用大量樹脂護板的覆蓋,能夠避免一些飛沙走石撞擊的發生。
新款C級前懸架部分并沒太多的變化,還是采用了多連桿式獨立懸架,其中下擺臂采用兩根的控制,屬于雙叉臂雙橫臂的變異。
前懸架的下部采用兩根下擺臂的結構,相當于雙球節的能夠讓兩根擺臂虛擬交點更加接近車輪中心點,獲得更佳的操控穩定性。至于懸架布置上擺臂,雖然沒有實拍到,但相信也將會是采用鋁合金的材料。整體懸架鋁合金材料占大多數,能夠減少懸架的負荷,提升響應速度。
后懸架方面也是采用多連桿獨立形式。實拍的車型采用了空氣彈簧,進一步加強了舒適性。空氣彈簧在國產C級并沒有,將會是否配備也不好說,空氣彈簧造價以及養護成本并不低。
懸架材質鋁合金占用的比例也是相當高,下擺臂、軸承座、上支撐桿等,不過下支撐桿還是維持沖壓鋼制的材料。下擺臂處依舊采用了樹脂護板覆蓋,猜測應該是為保護下擺臂減少沖擊。
新款C級的出現除了發動機是最大的亮點外,重點是從C Coupe中的空氣彈簧下放至C200,不知新款C級國產時候國內能配備空氣懸架。懸架其他部分與現款C級級別保持一致。
標致發布了全新的508,想想現款的508就相當老氣。全新508融合標致全新的家族式設計元素,新車基于全新的PSA EMP2平臺打造。那么基于新平臺,底盤上會不會有較大的變化呢?顯然來說是不會。
全新508底盤也是相當的平整,下護板從現款的樹脂換成了玻璃纖維,能夠更好吸收來自路面底盤的噪音。
全新508前懸架還是維持了麥弗遜的結構,總體布局與上一代相似,只是在小細節上作出改變。譬如下擺臂上從上一代的單層沖壓鋼的結構,增加了加強件,下擺臂更加強壯了。下擺臂獨立球鉸鏈的結構也保留下來。整體懸架用了都采用鋼制,沒有一點驚喜,真的讓人非常懷疑這個全新EMP2有哪些變化,不會只是整車長度可變吧?
后懸架同時也是采用了多連桿獨立懸架。結構上沒有大改動,減振器和彈簧也同樣采用了一體式的布置。減振機構采用大角度傾斜的設計,能有效減少對空間的侵占,同時也一體式布局響應性能也得到了保證。
后多連桿獨立懸架用料也沒有用到高級的材料,全部構件維持在鋼制的材料,與上一代相比,減振機構還增加了小型的樹脂護板,能夠保護減振機構與軸承座的連接。上一代的508異響也是一個經常被投訴的問題。
總而言之,全新508整體作出大幅度的改變,底盤懸架方面維持現狀也是種不錯的做法,能夠保證底盤懸架不出漏子。
奔馳A級好久沒有出現新的消息,終于迎來了新一代亮相。新一代A級基于第二代的MFA平臺打造而來,不管外觀內飾動力都是全新的設計,不過底盤似乎有些退步,相比于對手來說更加遜色。整體底盤平整較高,能夠營造底盤較低的風阻,發動機下護板采用樹脂材質,抗撞擊性能能夠進一步加強。
前懸架和上一代保持一致,麥弗遜式獨立懸架。新款A級作為小型車采用麥弗遜式獨立懸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作為奔馳品牌怎么樣也有些特殊。懸架采用了較多鋁合金材料,其中轉向節和下擺臂就是。相比同級別的小車來說,前懸架的輕量化有一定的優勢。
后懸架竟然采用了扭力梁的形式,這一點讓人匪夷所思。不過細致一看,這似乎是玩弄高低配車型手段。A180d采用了扭力梁,A200則是多連桿。顯然未來進入國內的車型是A200,多連桿采用減振器和彈簧分離布局,為車內空間騰出更大的地方。
兩種懸架材料基本都是采用鋼制,奔馳也沒想增加更多的成本。雖然兩種后懸架,但相信奔馳在調校上會下不少的功夫,從而營造出近似的行駛品質。
斯柯達發布了新款晶銳,一股濃濃的#和你分享#系列的風格。新車在長寬軸距上并沒有任何的變化,想想在底盤上變化也是微乎其微。底盤整體平整度較為一般,中央通道的排氣管微微突出,而且護板數量并不是十分的充足。
不用深思熟慮前懸架還是麥弗遜式獨立懸架。單層沖壓鋼的下擺臂,鑄鐵的轉向節,橡膠襯套,獨立的球鉸鏈,這些都成為了必備。有時候簡單便意味著可靠,或許再下一代的晶銳會用上鋁合金的材料。
后懸架當然是扭力梁啦,減振器和彈簧分離是布局,彈簧上端連接著車身,不過有緩沖膠緩著能夠吸收振動減少傳遞到車身。扭力梁開口朝前,布置也偏向與車身的連接點,屬于偏向舒適性的設定。這類小型車懸架基本都維持不變,每次換代或改款更多的是內飾外觀的變化。
這次底盤解讀發現價位較高的車型底盤用料上幾乎大范圍使用鋁合金的材料,當然雷家要除外,而且鋁合金材料也開始逐步的下探在一些較為平民的車型當中。展望未來汽車懸架將會越來越高頻率使用鋁合金,這無疑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或許這篇文章會印證對比未來的中國市場銷售車型的底盤情況,當不希望這些車型進入中國市場后底盤減配或者出現鋁換成鋼的現象。想討論或了解更多,點擊我微博進行互動。(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賴達聰 @青山三劍客)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