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奔馳不再是后排專享 奔馳E智能驅動
奔馳這具1.5T代號為M264,但實際M264是一個發動機系列,還包括了2.0T發動機,成功地接替了代號為M274的老款1.6T/2.0T發動機。
此外,奔馳M264發動機上首次采用兩側塑料發動機支架的設計,相比鋁制發動機支架削減了發動機結構噪聲的傳播,改善了NVH的表現。
技術亮點1、進氣側可變氣門升程
奔馳的氣門升程可變技術也并不復雜。首先凸輪軸實際上是分為兩段套在軸上,因此表面的凸輪是可以左右移動的。當需要改變升程時,電磁閥控制銷凸起介入軌道中,然后兩段凸輪軸會因為軌道的作用下水平移動,這樣就可以實現從大小兩個凸輪的切換,大凸輪對應的是較大的氣門升程,小凸輪則是對應較小的氣門升程。奔馳這套Camtronic氣門升程可變技術相比于其他家的類似技術(例如本田VTEC、寶馬Valvetronic),在機構體積、緊湊度、成本方面都更有優勢,缺點只支持兩個不同的氣門升程,不能無極調節。
奔馳M264 1.5T/2.0T引擎上的Camtronic進氣門升程可變更多地是為了提升效率。在小負荷工況下,進氣門會保持在較小的升程,通過控制氣門開啟度來限制空氣的攝入量,同時保持節氣門大角度開啟,這樣就可以降低泵氣損失。事實上在節氣門開度較小時,由于節氣門的節流作用,使得節氣門處壓力損失增加,使得泵氣損失加大,從而降低發動機效率。
技術亮點2、雙渦管渦輪增壓
雙渦管渦輪實際上將排氣分為了兩路,一路通過較大的通道吹向渦輪葉片的外側,這樣可以使得渦輪旋轉得更快;另一路則是通過較小的通道吹向渦輪葉片內側,這樣可以提升渦輪的響應表現,雙渦管渦輪提升了渦輪的響應以及性能表現。
技術亮點3、無缸套設計
M264引擎上的NANOSLIDE低摩擦涂層可將活塞活塞環與氣缸壁之間的摩擦力降低50%,同時還可以降低發動機重量,保證發動機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都不會出現氣缸內襯磨損,當然,代價就是成本水漲船高。類似技術在寶馬B38、B48、保時捷4.0T V8發動機上也可以看到。
技術亮點4、水冷式中冷器
得益于水冷式中冷器的加入,渦輪增壓發動機進氣溫度過高的“通病”將得到徹底的解決,還為精確控制空燃比、排放顆粒物的控制具有積極的作用。(文: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編輯推薦閱讀: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