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判致追尾 自動剎車系統判斷邏輯需改進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前段時間,日本首都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起追尾事故。事故的原因是正常行駛的豐田皇冠由于“預碰撞安全系統(PCS)”的誤判,使車輛突然減速,導致后車剎車不及發生了追尾。本來用于提高行車安全性的裝備卻引發了事故?
![]() | 體驗讀圖模式 |
● 預碰撞安全系統是什么?
說到預碰撞安全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動剎車系統),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幾大主流汽車廠商也有自己的自動制動系統(不同廠商叫法不一樣),如沃爾沃City safety,奔馳pre-safe、豐田的PCS、大眾的Front Assist等等,目前主要搭載旗下的一些中高端車型上。
自動剎車系統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依靠安裝在車頭的傳感器(如雷達、紅外線、立體攝像頭等等),實時監測前方的路況,當發現情況不對勁時,系統會輔助駕駛員進行制動。簡單來說就是,在碰撞將要發生時系統會輔助你剎車,最大限度地避免碰撞的發生。當然,不同汽車廠商的實現方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一樣,就是避免或減輕碰撞。
由于裝備這種系統的車輛,可以大大避免碰撞事故的發生,歐洲NCAP(新車碰撞測試)也將此項目納入于2014年納入加分項目(詳細了解請點擊:解讀預碰撞系統 將成為ENCAP加分項目),想必將來預碰撞安全系統也會逐漸普及開來。
● 豐田PCS系統如何工作?
文章開頭說到,導致追尾的“罪魁禍首”是預碰撞安全系統,為什么會這樣?我們有必要先簡單了解一下豐田PCS系統的工作邏輯。首先,豐田預碰撞系統的判斷根據源于安裝在車頭前方的傳感器(毫米波雷達),通過它進行實時監測前方路況,來判斷車輛發生碰撞的可能性。
事故中皇冠(日本2012年12月上市)裝備的PCS系統的工作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當系統檢測到本車與前方車輛或障礙物距離很近,或者本車行駛速度高于前車導致有可能發生碰撞時,PCS系統會通過聽覺(蜂鳴器報警)和視覺(顯示器顯示)兩種方式,來提醒駕駛員采取制動以避免發生碰撞。
第二,如果與前方車輛或障礙物距離更進、發生碰撞的可能性較高時,系統會繼續通過蜂鳴器與顯示屏進行提醒,與此同時開始控制制動器,幫助駕駛員避免碰撞。如果此時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的話,系統則通過增強制動力進行輔助;如果駕駛員未踩下制動踏板,系統則進行自動制動。
PCS啟動的條件是車輛行駛速度達到15km/h以上而且與前車的相對速度也在15km/h以上。PCS系統工作時,如果駕駛員踩下制動踏板,配合系統可將時速最大可降低60km/h左右;如果駕駛員為踩下制動踏板,則最大可將時速降低30km/h左右。
在這次事故中,正常行駛的皇冠與前方車輛或障礙物并沒有碰撞的風險,但PCS系統卻執行了操作,使車輛速度突然減低才導致了后面的卡車追尾。
● 旁邊駛過的油罐車導致系統誤判
PCS預碰撞系統什么時候啟動,靠的就是負責監測前方路況的毫米雷達。那為什么皇冠與前面的車沒有發生碰撞的危險時(距離還很遠),PCS系統卻啟動了?豐田向日本國土交通局報告了系統誤判的原因。
在調查事故中皇冠的行車記錄儀時發現,在PCS系統發生誤判前,有一輛油罐車從右側車道超過了皇冠。最后,豐田給到PCS系統誤判的原因是,前方車輛反射回來的毫米波在旁邊經過的油罐車上發生了漫反射,系統接收到漫反射的毫米波后作出了“與前方車輛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很高”的判斷,隨后做出了制動。但實際上,前方不遠處并沒有車輛在行駛,只是油罐車行駛在相鄰的右側車道。
關于毫米波反射引發誤判的原因,豐田還沒公布詳細信息,不過指出了提高毫米波雷達的檢測精度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新款皇冠(2012款)使用的毫米波雷達比老系統的檢查精度更高。目前已對相關車型實施召回,根據毫米波雷達信息檢測前方車輛及障礙物的軟件邏輯進行修正。
通常來說,漏檢與誤檢是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提高傳感器的檢測精度來避免漏檢,那么誤檢的概率也會隨之上升。豐田表示,召回的改善方案是修正檢查邏輯,最大限度防止誤檢,并不是將毫米波雷達的檢查精度降回到老系統的水平。
● 使用自動剎車系統的初衷
預碰撞安全功能這種高級駕駛輔助系統之所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是因為很多時候單憑靠人的判斷是很難減少碰撞事故的。筑波大學研究生院系統信息工學研究科長稻垣敏之指出,只僅憑借人的判斷和操作來防范所有的事故是不現實的。
日本交通事故綜合分析中心(ITARDA)對于汽車碰撞事故的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4成的人在即將發生碰撞事故時,完全沒有采取踩剎車、轉動方向盤等回避動作。
很多時候人們在緊急交通事故將要發生時,或因反應不夠快、或粗心大意等因素的影響,不能準確或不做出回避動作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借助電子輔助系統就可以很好的減少或避免這類事故的發生。
因此,近幾年自動剎車系統也在不斷普及,很多消費者也希望能購買到配備這項功能的汽車。自動剎車系統越來越受到重視,從知名的新車碰撞測試機構也可以得到體現。
就在去年歐洲新車碰撞測試中心(Euro NCAP)也公布了從2014年開始,歐洲的新車碰撞安全評估標準將加入與自動剎車功能相關的評估項目。日本也將從2014年11月開始,逐步實施要求巴士和卡車等商用車必須配備自動制動功能的政策。這些都將推進自動制動系統的普及速度。
總結:自動剎車系統在輔助駕駛員避免或減少碰撞事故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想必不久將來也會像ABS那樣普及開來。但是,如何使得系統既能準確判斷又不出現誤判是一個難題。同時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動剎車系統的優勢,建立起駕駛員與系統之間高效交換信息的平臺也很重要,這樣即使發生誤檢和漏檢的情況,駕駛員也能采取相應回避措施。
更多技術頻道的文章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
1帶著信心而來 試駕一汽-大眾捷達 VS5
- 2豐田新一代卡羅拉或將于8月8日正式上市
- 3美系豪強對決 林肯大陸較量凱迪拉克CT6
- 4空間與續航兼顧 長安歐尚A600EV實拍解析
- 5怕不怕?新款一汽-大眾邁騰尾標下帶字母了
- 6亞洲龍2.0L車型申報圖 起售價或低于20萬
- 7新款本田繽智正式上市 售12.78-17.68萬元
- 2豐田新一代卡羅拉或將于8月8日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