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私家車的日益增多,車險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就連車險業務也成為不少財險公司的“支柱”,各大財險公司都在想盡辦法推出更多的車險險種和更細化的條款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由于“理賠速度”已經成為消費者考核保險公司的重要標準,在客戶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快速理賠成為保險欺詐成功的漏洞。這不,最近益陽一男子大打出手。作為寶馬車主,他試圖通過“自導自演”的沉沒事故騙取保險金。目的是更換一輛新的奔馳汽車。沒想到,我看似天衣無縫的操作,最終引起了保險公司的懷疑。懷疑的理由是:第一,張車主今年保額較高;第二,理賠員到達現場后,發現這輛寶馬車的主副駕車窗全部打開。當時車上只有一個車主,當天神堂下雨,不合理。發現這些異常后,保險公司立即向警方報案。接警后,警方立即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通過初步了解,警方發現寶馬車的車主此前從未到過水塘,但在案發前幾天,一名叫張的男子駕駛車輛踩點,最終確定了作案地點。掌握證據后,民警將張某傳喚至公安機關訊問。在大量證據面前,張某承認這是自己一手策劃的騙保行為。作案動機是想換一輛新的奔馳,但是他的寶馬在2013年二手車市場的估值還不夠買一輛新的奔馳,所以就動了歪腦筋。因為如果保險公司能理賠,理賠金額遠高于二手車市場估值,可以順利買新車。據張某交代,為了確保詐騙萬無一失,他不僅提前踩點,還在網上買了救生衣,以防不小心溺水。他還求助于一個朋友,把他作案的地點發給他,讓他“拯救”自己。最終,比他聰明的張某已被警方依法拘留,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中。車險騙保現象可謂屢禁不止。比較常見的手法有故意制造交通事故、使用報廢車輛、用名牌車輛制造事故、“碰瓷”騙取保險以及一些偽造交通事故現場的老手。無論是碰撞角度還是碰撞時機,在事故現場都是恰到好處,一時難以分辨。另一方面,為了加強行業競爭力,快速理賠成為保險公司的“軟肋”。而且一般保險公司業務量巨大,人員短缺,保險公司無權調查。因此,他們必須得到檢察院、法院、公安機關、醫院和其他社會部門的支持和配合。這些因素為保險欺詐提供了機會。但是,一旦發現保險欺詐行為,保險欺詐者就會受到法律的懲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個人犯保險詐騙罪,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
元(
查成交價|
參配|
優惠政策)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款規定,個人騙取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車險詐騙金額達到4000元時,已達到立案標準。將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詐騙涉案金額達到3000元以上不滿1萬元,或者情節嚴重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所以再次奉勸廣大車主不要貪心,主動遠離保險詐騙,不要被利益所欺騙。同時,為了不陷入
0有用
0踩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