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傳統核心品牌是指
要素一:安全優良的產品品質。
汽車是為數不多的需高速移動的商品,由此而帶來的安全和品質保障,是每一個消費者對企業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在這方面,以奔馳和沃爾沃位代表的歐洲轎車堪稱典范,同時也恰恰是中國轎車企業最難克服的障礙。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產品的品質和安全就等同于品牌的生命,因為在每一個缺陷和故障隱患的背后,都是關系到每個消費者的生命和安全。雖然產品召回制度給了廠商彌補的機會,但我們注意到,無論是福特的輪胎問題,還是三菱的剎車問題,每一次的召回都不僅是財產的損失,更是品牌資產的損失。
要素二:個性化的外觀及內飾風格。
有人說,汽車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無論是法拉利還是派利奧,無論是勞斯萊斯還是MINI。的確,汽車以其優美流暢的線條和造型,風格迥異的大燈和中網,簡潔明快的標志和內飾,可以說不是精品,勝似精品。
我們既可以遠遠的一眼就辨別出是什么牌子的車,也可以僅憑一兩個細節,如尾燈、車門,甚至是發動機運轉的聲音,就能斷定它的廠家,全在于它們個性十足的的外型內飾和綜合性能。從某種角度來看,一個品牌的個性,或張揚,或穩重,或動感,或機智,更大程度上依賴于在品牌統領下的產品本身風格的不斷創新和支撐!
要素三:深厚的歷史人文背景。
消費者對某個品牌或產品的認同總是以認同它的文化為背景的。比如,人們對“廣州本田”和“上海大眾”存在普遍的信任和好感,并不是完全來自于對車本身的深刻了解,而是源自對日本、德國嚴謹務實的風格、品質、先進科技和企業實力的認同。
由于轎車價值昂貴,外型彰顯,個性十足,其人格化的“牌格”被視為區別于其他品牌吸引消費者的安身立命之本。然而,正如品牌需要時間的沉淀,轎車“牌格”的形成更需要一個相對持久的歷史人文沉淀過程,通過對產品設計和品牌的不斷演繹創新,使得品牌不但具有年齡,性別特征,而且還有著職業、性格、地位和愛好。例如,勞斯萊斯是身份顯赫的貴族,奔馳是出入上流社會的成功人士,福特則是中規中矩的中產白領,這也就是轎車消費的圈層感。
當汽車品牌和消費者的屬性成為一種社會認同,并通過傳播推廣根深蒂固地留存在消費者腦海中時,這種認同也成為了轎車品牌的特有的“牌格”,這種“牌格”一旦形成,就會沉淀為深厚的品牌資產,越是歷史悠久的品牌,其深厚的底蘊就越發魅力無窮,這也是眾多轎車品牌百余年來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吧。
要素四:獨特的精神主張(理念)。
隨著更多汽車品牌的涌現,產品外型和技術的日益同質化,單一的大文化背景已經不能成為區分產品、品牌的標志,比如,同屬日本文化背景下豐田、本田和日產,如果要形成差異,除了產品本身風格略有差異以外,更多的是依靠各自鮮明的個性和獨特主張。
一百多年來,奔馳倡導的企業理念是“質量、創新、服務”六個字,它之所以被社會和大眾視為質量卓越的象征,靠得就是始終如一的質量追求,不斷創新的技術保障和顧客第一的服務系統。豐田之所以成功,除了它獨特的生產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歸結于神谷正太郎倡導的“顧客第一、銷售第二、生產第三”的企業經營哲學,充分體現了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導向的經營思想和對顧客的關注。正是這種經營哲學的影響,不僅為豐田品牌贏得了高品質的認可,還將信任、可親和關懷的企業聯想與豐田品牌聯系在了一起。同樣,本田則強調三個喜悅,并努力將這種喜悅延伸到消費者的駕駛和生活當中。
反觀國內的汽車企業,能將以上四者真正貫徹實施的少之又少,民族品牌的現狀就更加令人擔憂。且不談產品風格的獨創,就是最基本的產品品質都還要有待提高!根據J.D.Power一項“2003年中國質量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某些車型的故障指數高達589,而豐田佳美僅為82!
當然,中國的汽車工業真正起步還不到20年,而要塑造一個成功的汽車品牌也確非易事。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差距,并在四個方面,特別是一、二兩個方面下足功夫,而不是喊喊口號那么簡單!核心產品
又稱汽車實質產品,是指向汽車消費者提供能夠滿足其需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即汽車產品在使用價值方面的基本的功能,同時這也是汽車購買者需求中心。無論消費者購買哪種汽車產品,其實質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交通、運輸等需要,而不是為了購買這些機械、電器零部件等一大堆鋼材。在這個營銷活動中,汽車產品實體只是產品效用或利益的載體,消費者購買汽車產品的目的不是購買載體本身,而是通過載體達到的某種功效。離開了功效,汽車產品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因此,汽車核心產品是整體產品中最基本的部分。汽車的核心產品是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