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士有汽車 卻一輩子沒見過女人
阿陀斯的修道士們
島上的平民百姓也一律過著禁欲的生活。他們至今吃的還是自制面包,不過,現在他們也有了整潔的臥室和抽水馬桶及汽車。一位修道士說:“在這里生活沒有煩惱,我們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長壽。”
一位老修道士對我們說,目前島上仍然沿用儒略歷和拜占庭時間,每天晨光初露鐘聲四起,修道士們便開始早禱,圣歌此起彼伏,7時30分準時結束。當太陽落山時,隨著鐘聲再次響起,修道院的門就要關閉起來,舉行晚禱。
不知不覺,已到了中午時分,我們都餓了,商議后便選了一家餐館用餐。餐桌上的食物都是一些素食,外加當地產的“圣山牌葡萄酒”,這酒僅是品嘗而已,不可放開量地飲用。
飯后,聽一位餐館服務生說,島上的人們同吃同住,共同修道。修道院的主持根據修道士的體能及特長,分配他們從事耕種、繪畫、釀酒、雕刻、管賬、做飯等工作。不過,近幾年他們開起了商店和旅館,免費為游客提供膳宿。
“男人國” 吸引女性紛紛“偷渡”
此次,我們來“男人國”除了觀光外,還有一點就是想弄明白,當年的國王為何制定“禁止女人上島”的法律。為此,我們尋問了一位修道院院長。
修道院院長很熱情地為我們講解,他說自己看過島上很多古書圣經,也找不到不讓女人上島的依據,只有幾個傳說一代代流傳下來。一種說法是修道士們剛上島時,與牧羊女之間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情。另一種說法是圣母瑪麗亞把圣山變成了她的私人花園,怕別的女人效仿,就不準其她女人上島了。
但越是不讓看的東西,人們越是感到好奇,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女子想一睹“男人國”奇景,但很少有成功的。
這位修道院院長為我們舉了幾個例子。他告訴我們,曾有一美國交流學者科拉·米勒駕駛一艘劃艇來到阿陀斯山腳下,但上岸后她就被發現了。
不僅如此,甚至連皇家貴族的家眷也躍躍欲試。前羅馬尼亞王后瑪麗曾喬裝打扮成一個男孩,偷偷來到阿陀斯,差點兒騙過警衛,但最后還是被捉住送回家中。
修道院院長對我們講,女性中第一個成功“偷渡”到“男人國”的是,軍火商保羅·路易斯·威勒的妻子——1930年歐洲小姐艾迪絲·迪普拉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