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藍鯨的研發成本高嗎?
長安藍鯨的研發成本較高。自 2013 年啟動研發,歷時六年,長安在藍鯨系列發動機研發上累計投入超 10 億元人民幣。藍鯨 NE 動力平臺由多方聯合全球技術團隊開發,超百名博士和工程師參與其中,歷經四年多研發及超 100 萬公里道路測試才問世。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時間投入,足見其研發成本不菲,也鑄就了藍鯨系列的卓越性能與先進技術。
從人力方面來看,超百名博士和工程師參與研發,這些高端專業人才的薪酬、福利以及相關的培養費用等都是一筆龐大的開支。他們為了攻克技術難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發動機的設計理念、架構搭建到每一個零部件的精雕細琢,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與心血,而這些人力成本在研發成本中占據著重要的比例。
物力上,歷時多年的研發過程需要使用各種先進的研發設備、實驗儀器以及場地等資源。例如進行超 100 萬公里道路測試,不僅需要多輛測試車輛,還涉及到測試路線規劃、數據采集設備等一系列的配套設施。而且在研發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技術瓶頸、方案調整等因素,不斷地進行試驗和改進,這期間所消耗的各種材料、零部件等物資也是不計其數,進一步推高了研發成本。
時間成本同樣不可忽視。從 2013 年到藍鯨 NE 動力平臺問世,前后歷經數年。在這漫長的時間里,長安汽車不僅要承擔研發資金的持續投入,還要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和技術發展的快速變化。這期間錯過的一些市場機遇、潛在的收益損失等,都可以看作是時間成本的一部分,這些也都被算入到了整體的研發成本之中。
另外,2023 年長安汽車研發投入達 90 億元人民幣,相比 2022 年增長 38.57%。如此高額的研發投入增長,也從側面反映出長安對于技術研發包括藍鯨系列研發的重視程度,而這巨額的資金投入也意味著研發成本的不斷攀升。
長安藍鯨發動機的制造工藝復雜精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例如高壓直噴技術行業領先,一個沖程內最多可實現 5 次燃油噴射,掃氣功能精準高效,采用低摩擦技術更節油等,這些先進的技術和工藝都需要更高的成本去實現和保障。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前期的研發投入,包括人力、物力、時間等方面的巨大消耗,還是后期制造工藝的復雜性所帶來的成本增加,都充分表明長安藍鯨的研發成本是相當高的。正是這些高額的成本投入,才換來藍鯨系列發動機在動力、燃油經濟性、噪音控制等方面的出色表現,成為長安汽車的技術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