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理想L8還在用“移動的家”收割中產家庭時,AITO問界突然甩出一張王牌——預售價36.8萬起的問界M8,全系增程動力、五/六座布局,劍指高端家用SUV市場。 4月上市前夕,官方釋放的最新官圖卻透露出更深的野心:這不是一臺車,而是華為生態對“人車家”場景的一次總攻。

極簡主義下的“華為式心機”
從官圖看,問界M8徹底告別了M7的保守線條。 封閉式前臉+貫穿式燈帶的設計,像極了放大版的問界M5,但細節處藏著華為的“技術肌肉”——車頂激光雷達、側翼子板高清攝像頭,這些配置在官圖中若隱若現,暗示其智駕能力或將比肩百萬級豪車。

拉開車門,五座版的“大平層”后排和六座版的航空座椅,讓人瞬間聯想到理想L8的招牌賣點。 但問界更狠——副駕座椅可180度旋轉,秒變“家庭會議模式”;三排座椅折疊后縱深達到2.3米,露營時能塞下充氣床墊+全套裝備。 這種“場景化設計”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華為對中產用戶痛點的精準拿捏。

華為的“技術魔法”能打破續航玄學嗎?
全系增程的動力路線,在2024年顯得既大膽又保守。 大膽在于,敢在40萬級市場堅持增程的玩家只剩理想和問界;保守則在于,面對蔚來換電、小鵬超充的攻勢,問界依然選擇用“無焦慮”打動用戶。
據內部人士透露,M8的增程系統熱效率提升至41%,純電續航突破200km(CLTC),滿油滿電綜合續航超1200km。 若數據屬實,其純電續航比理想L8多出30km,油耗卻低至6.5L/100km(理想L8為7.7L)。 這背后是華為三電技術的降維打擊——用做通信設備的精密思維做增程器,連小數點后的效率都不放過。

是護城河還是“甜蜜陷阱”?
問界M8真正的殺招,藏在鴻蒙座艙4.0的細節里。 手機無感解鎖、超級桌面流轉、家車互聯,這些功能對華為手機用戶是“用了就回不去”的體驗,但對蘋果用戶卻是無形門檻。 更值得警惕的是,官方暗示M8將首發華為ADS 3.0智駕系統,支持無圖城市NOA,但每年的訂閱費可能會蠻高哦。
這種“硬件平價+軟件盈利”的商業模式,像極了特斯拉的FSD套路。 但對于中國消費者,尤其是注重“買斷感”的高端用戶,是否愿意為持續付費買單? 當理想L8的AD Max已經做到“終身免費升級”,問界的訂閱制可能成為雙刃劍。

卡位40萬級,問界在賭什么?
36.8萬-45.8萬的預售價,精準卡在理想L8(33.98萬-39.98萬)和蔚來ES8(49.8萬起)之間。 表面看是“上下通吃”,實則暗藏風險:向下比理想L8貴3萬,用戶會為華為logo買單嗎?向上頂配價格逼近蔚來ES8,但后者有換電和服務護城河。
不過問界手里還有一張底牌——華為線下渠道。 全國超5000家體驗店(含手機門店)的曝光量,能讓M8快速觸達二三線城市的隱形富豪,這是理想和蔚來短期內難以復制的優勢。

問界M8可能殺死誰?
與其說M8是理想L8的對手,不如說它是華為對高端車市的“投名狀”。 如果M8月銷破萬,將徹底打破“中國高端車必須姓BBA”的魔咒;但如果銷量不及預期,華為的造車光環或將褪色。更深遠的影響在于,華為正在用M8試探“軟件定義汽車”的付費邊界。 一旦用戶接受智駕訂閱制,中國車企的盈利模式可能從“一錘子買賣”轉向“細水長流”,這比單純賣車更具顛覆性。

一場關于信仰的豪賭
問界M8的預售,本質上是一場華為技術信仰與市場現實的碰撞。 當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喊出“重新定義智能出行”時,他賭的是中國消費者愿意為生態買單,而不是為參數內卷。這場賭局的答案,將在4月揭曉。
(互動話題:36.8萬起,你會選問界M8還是理想L8? 評論區說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