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長安啟源本應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卻意外地淪為了黯淡的流星。從市場寵兒到被遺棄的角落,長安啟源的墜落之路充滿了坎坷與無奈。

長安啟源自誕生之日起,就陷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困境——定位模糊。作為長安系新能源三兄弟中的中間力量,它既無法與主打性價比的深藍相抗衡,也無法與高端智能的阿維塔相提并論。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定位,讓消費者對長安啟源產生了深深的困惑。
長安啟源E07的失敗,就是最好的例證。這款車型雖然擁有行業首創的滑動后穹頂設計等創新技術,但這些技術并未真正觸及消費者的核心需求。SUV用戶嫌棄其尾箱設計怪異,皮卡用戶則抱怨其載貨能力不足。更為致命的是,其高昂的售價遠遠超出了新品牌的溢價能力,據相關數據顯示,2025年2月,長安啟源E07的終端累計銷量僅為7輛,幾乎被市場徹底遺忘。
如果說定位迷失是長安啟源的第一步走錯,那么品質危機的爆發則讓它陷入了更深的困境。長安啟源A05在第三方碰撞測試中的糟糕表現,徹底擊碎了消費者對它的安全神話。長安啟源A05在30%重疊鉆撞卡車測試里,A柱斷裂,B柱和C柱變形,車輛結構評級為P(差)。副駕駛假人頭部撞擊車頂,甚至暴露在車外,二次受傷風險極高。在40%重疊正面偏置碰撞時,A柱門檻輕微變形,剎車踏板侵入嚴重,車輛結構評級為M(一般)。而在70%重疊高速追尾測試中,燃油系統大量泄漏,碰撞后起火風險巨大,燃油系統完整性被評級為P(差)。這些觸目驚心的結果,讓消費者對長安啟源的安全性產生了嚴重的質疑。
而更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同一時期,長安啟源A07卻在C-NCAP測評中獲得了五星評價。這種與第三方測試結果的巨大反差,不僅讓消費者對測試標準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也讓長安啟源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除了安全問題外,長安啟源還面臨著電池續航虛標、車機卡頓、車身異響、部件松動等質量投訴。這些問題的頻繁出現,讓消費者對長安啟源的信任度降至冰點。

在產品質量問題頻發的同時,長安啟源的服務體系也暴露出了嚴重的短板。面對消費者的投訴和維權,長安啟源的售后服務往往反應遲鈍、處理不力。有的車主在事故后等待修車長達半個月之久,卻未能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有的車主車輛異響問題經過21次維修仍未得到解決,反而被廠家推諉責任、拒絕賠償。


這種“買前承諾美好、買后推諉責任”的態度,不僅讓消費者對長安啟源的服務質量感到失望和憤怒,也讓其品牌形象在消費者心中徹底崩塌。
長安啟源的失敗,是產品定位、品質管控、服務體系等多方面問題共同作用的結果。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長安啟源未能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導致產品無法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和青睞。同時,其在品質管控和服務體系方面的短板也進一步加劇了其市場困境。
長安啟源的墜落之路,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失敗史,更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它告訴我們: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沒有情懷分可言,只有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和認可。而長安啟源,顯然已經錯過了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