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米汽車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就在大眾目光聚焦之時,廣東湛江徐聞縣發生一起慘烈車禍,一輛小米SU7與對向二輪電動車猛烈相撞,兩車撞擊后瞬間起火,二輪電動車上兩人當場死亡,現場慘烈至極。更令人發指的是,事故后駕駛者竟肇事逃逸,直至公安機關追捕才投案。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事件經過
據警方通報,這起慘烈事故發生在徐聞縣曲界鎮華海農場十四隊路段。4月5日5時許,25歲的陳某駕駛一輛小汽車途經該路段時,與對向車道一輛二輪電動車發生碰撞,車上兩名駕乘人員當場身亡,小汽車也在碰撞時起火燃燒。

事故發生后,陳某并未選擇立即報警并救助傷者,而是選擇了逃離現場。這一行為無疑加劇了事故的惡劣性質,也引發了公眾對其強烈譴責。在公安機關強大的追捕壓力下,陳某最終投案。目前,陳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執行逮捕,案件偵辦工作正在進一步進行中。
小米官方迅速回應
面對這起備受關注的交通事故,小米官方迅速作出回應。小米官方公告指出,駕駛員并非車主本人,事故發生時車輛處于純手動駕駛模式,與小米汽車的智駕系統無關。至于事故中小米SU7為何會起火燃燒,小米官方解釋道:目前,現場勘查已完成,最終結論以相關部門報告為準。據初步了解,相關火情是碰撞后電動二輪車鋰電池嚴重擠壓和變形起火,再引燃事故車輛。

小米官方的迅速回應,澄清了外界對于小米汽車智駕系統和電池安全性的質疑。此外,基于警方通報的情況,小米官方還公布了駕駛員并非小米SU7車主的重要細節。這一細節的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小米汽車車主的公眾形象。
如此惡性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僅讓多個家庭支離破碎,給受害者家屬帶來無盡悲痛,更在社會上引發公眾對交通安全的高度關注和討論。那么問題來了,駕駛員陳某開小米SU7釀成二輪電動車兩人死亡的慘禍,還肇事逃逸,陳某將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律馳駕道觀點
一、陳某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并面臨嚴厲刑事處罰
首先,本案應由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出具事故責任認定書。如果認定書認定陳某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那么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陳某的行為已涉嫌構成交通肇事罪。根據《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陳某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導致重大事故,致兩人死亡,其行為已經涉嫌構成了交通肇事罪,量刑起點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交通肇事構成犯罪,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陳某在事故后選擇了逃逸,這一行為構成了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將面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罰。
若經進一步調查證實,兩名受害者的死亡與陳某的逃逸行為存在直接因果關系,陳某還可能觸發“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條款,其刑期將升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陳某或將面臨吊銷駕駛證終身的行政處罰
除了刑事處罰外,陳某還將面臨嚴厲的行政處罰。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的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身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這一行政處罰措施旨在剝奪陳某再次駕駛機動車的資格,以防止其再次危害公共安全。
三、陳某還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在此次事故中,陳某的行為不僅涉嫌觸犯了刑法和交通法規,還導致了兩人死亡,給受害者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和損失。因此,除了面臨刑事處罰和行政處罰外,陳某還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對受害者家屬進行相應的經濟賠償。
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們,交通安全無小事,每一個駕駛者都應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時,對于交通肇事逃逸等違法行為,法律將予以嚴厲打擊,以確保公共交通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
汽車法律糾紛,就找律馳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