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副校長兼市政府顧問楊東援(Yang Dongyuan)說,“經濟發展導致了與交通相關的諸多問題,但是我們不應該為了交通體系的順暢而限制經濟發展“。他認為在今后5年內交通都無改善可能,但在此后將會因公共交通體系的發展而得到改善。
中國并不是出現此狀況的第一個國家。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富余起來的中產階級有財力購買汽車,導致汽車保有量呈爆炸式增長。許多國家的政府都將汽車生產作為工業政策的核心。許多亞洲城市,包括曼谷和馬尼拉,同樣受到交通問題的困擾,其嚴重程度比中國汽車保有量最多的三個城市--北京、廣州和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情況肯定持續不了多久。總部位于曼谷的行業咨詢機構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預計,中國今后5年汽車銷售年增長率將為15%-20%。總部位于香港的交通規劃機構LLA Consultancy的董事總經理韋爾克·萊(Wilkie Lam)說,“北京將面臨嚴重的問題。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北京正在走曼谷的路。”
中國的汽車浪潮已經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帶來影響。上海中山醫院(Shanghai Zhongshan Hospital)呼吸科主任牛善福(Niu Shanfu,音譯)說,在上海,咳嗽和普通感冒越來越難以治愈。過去大多數人只需一星期就會康復,而現在則需要半個月或更長的時間。發病原因已經不是燃煤這樣的傳統污染。他說,“上海早已將煙囪推倒,大多數家庭都使用天然氣。哮喘發病率依然上升的原因是汽車尾氣和城市工業化導致空氣中的顆粒、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數量增加。”
中國政府計劃明年嚴格限制汽車尾氣排放標準,將全國排放量標準上調至與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相當的水平。北京市政府已經宣布,將在2004年年末或2005年年初再度提高標準。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士凱麗·西姆·格拉福(Kelly Sims Gallagher)說,直到現在,外國汽車廠商基本上還是將過時的尾氣排放技術轉移到中國的制造工廠。(大眾汽車在幫助中國確定最初標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上一頁] [1][2][3][4][5][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