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7家財險公司將《自律公約》再往前大推一步:上周五下午,7家財險公司老總在廣州保險同業公會的協調下補簽了《公約補充條款》。其中最主要的條款是9月1日起車險代理手續費由15%下調至8%(本報曾于1日獨家披露此動向),以爭回保險公司應得的利益。但廣州地區7家弱小的專業保險代理公司對保險公司“一刀切”做法并不認同。更有消息稱,兼業代理商們———車行———更憑依著龐大的客戶資源而欲結盟對抗車險聯盟。各種利益力量的博弈戰正在廣州車險市場蔓延。
自律公約“決不動搖”
保險公司的行動令人們無法懷疑他們此次自律的決心。“自7月1日執行《公約》至今,總體情況比預期好得多。”廣州保險同業公會秘書長鄺景略和中國人保廣東省分公司總經理余正都高度評價此次自律執行情況。但“新問題總是不斷出現。”鄺景略向記者稱。
盡管具體數字尚未統計出來,但7月各財險公司車險保費減少已是不爭的事實。鄺景略稱,8%是財政部規定的保險代理手續費的標準,這只是回歸,而不是保險公司擅自制定的同盟價格。公約初期制定的15%手續費只是一個過渡措施。
《補充公約》不僅將手續費攔腰斬去一半,還規定“代理商與保險公司結算一定不能超過1個月:手續費一定及時結算,否則按結算月的手續費標準支付;如果代理商不能及時與保險公司結算保險費,將被視同挪用保費。”按照有關規定,挪用保費者將被吊銷代理資格。有關消息還稱,廣州保監辦更將在年底之前對車險兼業代理進行大規模整頓,只保留銀行及大行業的兼業代理資格。
鄺景略對記者稱,“盡管問題很多,但整頓的決心不會動搖。此次自律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專業代理“難認同”
對于保險公司再次大砍代理費,專業代理公司雖表示“能夠理解,但難認同。”
廣州地區目前共有7家保險專業代理公司,且是去年及今年才誕生的小公司。“日子艱難”是專業代理公司的共同處境。聞知保險代理費將于9月1日起執行8%的標準,廣州市內最早最大的保險代理公司———粵聯合總經理鄧壘敏稱,不分專業代理和兼業代理,手續費一刀切的做法如果是短期行為,他能夠理解。如果長期一刀切,對專業代理公司是不公平的,因為剛起步的專業代理公司還無法左右保源,且營業成本高,代理保險是唯一的業務,不如兼業代理還能經營其它主業。他估算,專業代理公司的利潤費率是13%———18%,遠高于法定的8%。
據悉,廣州7家專業代理公司曾聯合致函廣州保險同業公會,要求加盟自律公約,以配合自律行動。
兼業代理向外拋單?
業內人士都清楚,《公約》主要針對兼業代理商————車行,因為他們左右著保源,擁客自重,向保險公司索要較高的手續費。保險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車行兼業代理保險的利潤竟高于其售車利潤,而保險公司卻在虧損。“這簡直是本末倒置。”
更有消息透露,車行欲結盟聯手對抗財險公司。記者雖試圖聯系采訪有關單位,但此消息未能得到證實。
車行結盟的消息雖未能證實,但車行確有向廣州周邊城市拋單的意圖。據業內人士透露,廣東物資汽貿公司曾與珠海泓安代理公司簽訂協議,但后來又解了約。泓安公司負責人還曾為此向廣州保監辦遞交了聲明,聲稱決不會如此操作。
盡管如此,廣州車險保費依然流失到周邊地區。“肯定有流失,但不會很多。”鄺景略如此估計。
在聯手抵制代理商的同時,廣州車險自律公約內部并非“一團和氣”。
在《公約》執行的一個月內,7家財險公司都不同程度地被處罰。不僅如此,一些保險公司明折明扣比例擴大。鄺景略稱,“新問題總會出現,自律小組不斷協調。”鄺景略坦稱,“壓力很大。”這種壓力不僅僅來自廣州車險市場。
近期,中國保監會和中國保險同業公會及其它地市的同行紛紛來廣州取經,保監會更希望將廣州的經驗在全國推廣,畢竟率先實行車險費率市場化的廣州“起著示范的作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