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有博主稱自主品牌正在實現逐步突破的“超快充”技術已經讓固態電池變成雞肋,與其提高能量密度不如提高充電速度;500kW、800kW甚至1000kW(兆瓦)級別的超快充實現彎道超車,諸如豐田、寧德等知名企業再次敗北。
事實是怎樣的呢?

筆者在看到相關問題之后進行了檢索,確實發現有一些博主持上述觀點;但是個人認為這樣的觀點是片面的和主觀的,亦或者是在為某些車企和品牌站臺,說穿了就是在吹噓。既然,明知是“彎道”為何不去走“直道”呢?現在的汽車領域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避重就輕和掩飾缺點;充電速度快確實能夠一定程度的解決里程焦慮,可是為何不提超快充技術對于動力電池使用壽命和可靠性的影響?這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鋰離子電池的充電和放電并不是一般理解的“用完耗盡再灌注?!?/p>
充電、放電均為化學反應,是鋰離子在正負極之間的脫嵌和嵌入的往復循環;而每一次高效率的脫嵌和嵌入都會影響電池性能,也難免出現鋰枝晶,如果形成過量的鋰枝晶則難免有概率導致隔膜穿透并造成電池短路。


即便沒有出現電池短路的極端情況,電池的容量也會快速的衰減。
所以動力電池的“超快充”是有代價的,而這個代價對于只具備充電功能的電動汽車而言,最終往往要由車主來承擔。雖然有一些汽車品牌的動力電池具備終身質保的保障,但是未來能給車輛更換的電池是新電池還是舊電池卻不得而知;并且車主雖然不要承擔電池的費用,可是依舊要承擔電池的物流運輸等費用。

反之,具備換電功能的電動汽車根本不需要在意電池的充電功率是多少,因為那是充電站要關注的問題;所以現在依然研究超快充技術會顯得毫無意義,在家里充電用不上,在第三方充電站里沒有這樣的充電樁——以兆瓦級充電標準為參考,其對應的充電樁制造成本至少是普通充電樁的五倍左右!
現在根本沒有這樣的充電樁。
那么現在強調“超快充”就像是一個人說自己只要打了“腎上腺素”就會短時間變成“超人,”可是你沒有“腎上腺素。”而且你只字不提頻繁使用“腎上腺素”的后果,這樣的理論也就顯得毫無說服力了。

固態電池最大優勢·安全
相較于液態電解質,使用固態電解質的固態電池最大的優勢是安全。
原因簡單來說就是固態電池不用擔心被刺穿隔膜。
固態電池的固態電解質不僅有更高的機械強度和不可燃性,同時能做到被刺穿之后迅速氧化固化;這樣就能避免短路擴散,從而確保動力電池組總成的可靠性與安全性。這是液態電解質電池所達不到的水平——目前所有鋰離子電池用的都是液態電解質。為何只字不提這方面的差異呢?這才是“直道?!笔褂靡簯B電解質的電池即便在充電功率上達到極致,其突出的缺點也是無法克服的。

其次,固態電池還有能量密度高的優勢,使用壽命也有突出的優勢。
講到這里一定會有一些網友稱“你為豐田站隊就是不愛國?!惫P者都能想到這樣的評論員來自哪些車企或者第三方公司。
那就來看一看有哪些企業正在研究固態電池吧。
包括但不僅限于:寧德時代國軒高科南都電源德爾股份贛鋒鋰業當升科技三祥新材華正新材濱海能源璞泰來
等等。
如果對汽車領域有一定了解的話,那就一定會知道這些企業是哪里的。
固態電池已經成為一系列頭部企業的技術攻關方向,現階段的難題是如何加速形成市場規模——眾所周知固態電池普及應用的難題是制造成本高,而只要形成市場規模則能逐步拉低制造成本!所以現在的難題是如何攻破形成市場規模之路上的障礙。

這些障礙毫無疑問來自主攻液態電解質電池的企業或車企,以這種低成本的電池打造汽車并能使其成為利潤奶牛的前提下,作為企業當然不需要也不希望去改變;否則又要經歷一個長周期的低利潤階段。
現在應當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可以說現階段唱衰固態電池的聲音正來自這些企業,其正在成為行業整體技術進步和發展的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