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不夠規范致二手車拍賣難成氣候
預料中的熱鬧場面并沒出現在昨天奧迪TT超豪華跑車的拍賣現場。昨天15時許,這輛全新的奧迪TT以5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起拍,結果卻出人意料地流拍。稍后另一輛已駕駛約兩年的奧迪TT以49.8萬元的價格起拍,依舊無人問津。
這般場景與上次拍賣保時捷卡雷拉911時的熱鬧搶手截然不同。對此上海機動車拍賣中心有關負責人認為,流拍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競價空間不夠大。卡雷拉911的成交價為79萬元,市場價大約達到此價格的兩倍。而奧迪TT的市場價約在69萬元左右,與起拍價相差并不很多。
但價格似乎并不是主要的原因。實際上,昨天的整場二手車拍賣會都人氣不旺,最終僅以6萬多元的起拍價成交了一輛二手桑塔納。
雖然早在去年8月上海機動車拍賣中心就推出了“每周日二手車拍賣會”,但今年1到10月份通過拍賣成交的二手車只有230輛左右,而全市的二手車交易量達到約10萬輛。顯然,拍賣在上海二手車交易中所占的份額實在是微乎其微。
二手車拍賣毫無疑問擁有公正、透明等優點,那么為什么更多人還是喜歡以私底下協議買賣的方式來交易二手車呢?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汽車保有量還沒達到一定的程度,一方面也是整個市場不夠規范造成的。
一位業界人士告訴記者,在國外二手車交易相當活躍。他曾考察過底特律一家名叫門漢爾(M anheim )的二手車拍賣行,他們每年在全世界拍賣的車輛不下100萬輛。當然這得益于美國汽車市場很大,每1.8人擁有一輛轎車,二手車的價格也十分便宜。
在上海,許多二手車都是先被中間人買斷后,再放到二手車交易市場出售,市場周邊聚集了大量從事這一買賣的黃牛。“到黃牛那兒買車賣車不用付傭金,但交易的安全和合理性不能得到保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表示,申城二手車市場的規范還需時日。
[1]
|